
出版社: 山东人民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1.10
折扣购买: 无:生命的最高状态
ISBN: 9787209149846
"铃木祐 日本新锐科普作家,1976年出生,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SFC研究所。从16岁开始每年读5000篇科学文献,迄今已阅读超过10万篇文献,人称“日本第一的文献宅”。近年来,他在自己的博客中介绍健康、心理、科学相关的知识,单月浏览量高达250万人次。已出版多部畅销作品。"
"1 人类是“生来悲观”的生物 “人,生来即苦。” 2500 年前,佛教的鼻祖释迦牟尼如此断言。他 认为,世上的事物给人带来的皆是痛苦的体验,而我 们的生命终将陨落并归于尘土。这就是人生的真谛。 可能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对这种想法产生抵触。 “我的人生虽然说不上有多么幸福,但每天的生活也不是全都充斥着痛苦。” 这种想法才应当是最普遍的。 然而,佛祖并没有盲目地认为人生是不幸的。在古印度,“苦”(dukkha)是一个包括空虚、不愉快、对生活不顺的烦躁等广泛含义的概念,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对人生感到绝望和苦恼的那种极端状态。 不管你多么喜欢自己的工作,也不免在工作过程中感到乏味,或者在进展不顺时感到烦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时常感到不满足,会因为突然想起令 人不快的往事而沉浸在悲伤中。 正如夏目漱石所言:“纵然是看上去漫不经心的人,叩问他们的心灵深处,总能听到悲伤的音色。” 这样看来,即便将人生看作不满与不快的联合体,也不是什么不寻常的想法。简言之,佛祖真正想说的是:“苦是人类的默认设置。” 近来,这种说法也开始得到科学研究的支持。 你听说过“负面偏见”吗?与正面信息相比,人类更易受负面信息的影响,越负面的事件越容易留存 在记忆中。这种心理就叫作负面偏见。 假设公司给你发了6万元奖金,而就在同一天,你的爱车的发动机坏了,花了6万元才修好。1个月后, 你对哪件事的记忆会更加清晰呢? 碰到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忘记收到奖金的喜悦,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会一直为6万元的修理费感到烦忧。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本就更善于记忆负面事件。 喜欢的名人曝出丑闻,就连看他一眼你都感觉厌烦。 尊敬的上司发表了有关种族歧视的言论,大家马上与他保持距离。 演讲很顺利,但是一处失误总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想必每个人都有以上经历。媒体充斥着悲观的新闻,制造恐慌的假新闻反而更容易传播……这都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更容易注意负面信息。" "完不成的KPI难产的PPT!车子票子房子孩子……年轻人在卷天卷地卷空气,没卷死就往死里卷。实在卷不动啦!但是也躺不平。 社交无意义!工作无意义!活着无意义!感觉一切都没有意义。 我不能,我没有,我得不到,我做不来!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不快乐,太痛苦,我累了…… 所有的痛苦,都能追溯到“自我”的问题。所谓—— 有我者有所累,无我者无所谓! 敲电子木鱼,加赛博功德,见赛博佛祖……终究治标不治本。“无”,才是打工人的终极“渡劫”武器! 它能让你彻底释放自己,从焦虑、不安、孤独、愤怒和空虚中解脱,成为不被优劣是非所困扰的真正轻松、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