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地球的红飘带
ISBN: 9787020089123
魏巍(原名魏鸿杰)著名作家、诗人,曾用笔名红杨树。1920年3月6日出生,河南郑州人,汉族。1937年秋奔赴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1938年4月于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战斗在晋察冀根据地及华北战场。曾任团政委、总政创作室主任、北京军区文化部长、军区政治部顾问等职。是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现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作品有:《魏巍文集》(十卷);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壮行集》、《魏巍杂文集》、《魏巍散文选》等;诗集有《两年》、《黎明风景》、《不断集》、《红叶集》、《魏巍诗选》;长篇小说有革命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等。其中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长篇小说《东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和首届人民文学奖。《地球的红飘带》获“人生的路标”奖及人民文学奖。
湘江,是一条宽阔的碧绿的江水,今天却成了血 的河流。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的最后几天,从江西苏维埃区 域过来的中央红军,在桂林以北的湘江边被阻止住了 。在此以前,他们已经冲破了三道封锁线,转战了两 千三百余里。不消说崇山峻岭间的崎岖道路、林莽荆 榛,早已将他们的草鞋磨穿,军衣挂得破破烂烂;而 连续的转战奔波,敌军的穷追不舍,难免使具有钢铁 意志的人也感到疲惫。中国当时的统治者,也是中国 历史上最著名的反共人物蒋介石,又一次看到消灭红 军的极好机会,于是调集了四十万人的兵力,企图将 八万之众的红军消灭在湘江之滨。 而红军却必须拼死突过湘江。这不仅因为,他们 的战略意图是要进入湖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以 求新的发展,而且在此时此刻,任何的后退甚至犹豫 就是死亡。于是,红军的统帅部将它的最有力的一、 三军团置于两翼,以五军团殿后阻止追击之敌,决心 掩护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迅速渡江。位于右翼的第一 军团,本来要抢占全州,由于何键指挥的湘军已先期 占领,只好占了全州以南三十里脚山铺一带小山。这 时何键将军被蒋介石委任为追剿军总司令,这等厚恩 岂可不报,于是日夜督促他的四个师实施突击。这样 ,脚山铺一带小山就日夜笼罩在浓烟烈火之中。位于 左翼的第三军团,这时正与桂军激战于灌阳,也杀得 难解难分。红军总部选择的渡河点,是南起界首北到 凤凰嘴的几个渡口。因时届冬初,有些浅水处可以徒 涉,要过起来本不是难事,但是由于中央及军委纵队 ,负载甚重,行动迟缓,所以掩护部队不得不坚持苦 战,付出沉重代价。 昨天,十一月三十日,两军的激战进入高潮。扼 守在脚山铺一带小山上的红一军团,在优势敌军连续 的冲击下,伤亡惨重,米花山、美女梳头岭、尖锋岭 等阵地先后失守,不得不退人夏壁田、水头、珠兰铺 、白沙,构成第二线阵地。整个看,这一带地形相当 开阔,从湘江两岸直到西面一带大山,几十里内,全 是坡度很缓的起伏地,高处满是幼松,低处尽是稻田 。稻田已经收割完毕,原野显得十分空旷。加上一连 几天都是响晴天气,这就给敌人的空军以极好的机会 。从早到晚,几十架敌机大显身手。它们飞得只比树 尖高一点,得意洋洋地轰炸扫射着渡江的红军。那些 从浮桥上行进的和在江中徒涉的红军战士竞无能为力 ,成批地倒在江水里,漂在江水上,把碧绿的江水染 成了红色。 按红军总部命令,今天,是突过湘江的最后一天 ,也是何键将军作最后努力以求一逞的一天。这样, 战斗就比昨天还要激烈。从一早起,隆隆的炮声和稠 密的枪声,就像海水起大潮似的一阵高过一阵。尤其 北面白沙、夏壁田一带显得激烈。飞机也从微明时分 出现,沿着湘江盘旋飞翔。所幸的就是红色指战员望 眼欲穿的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终于踏上了在界首镇 搭设的湘江浮桥。 太阳已经升起老高了,天空只有几片薄云。这时 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央纵队从东山里出来,越过湘江, 正向西面一带大山急促行进。他们多数着灰布军衣, 缀着红领章,戴着有红五星的小八角军帽,身后背着 斗笠,脚下穿着草鞋。还有不少穿着便衣、头上缠着 黑布的农民羼杂其间,他们是长征前的那次“扩红” 到部队来的。如果细看,很容易看出,这是一支非战 斗部队。行列里骡马多,担子也多,还抬着一些笨重 的东西。看样子他们已经走了整整一夜,脸色发青, 显出相当疲倦的样子。但早晨的冷风一吹,加上盘旋 的敌机在头上不断光顾,把瞌睡都赶跑了。他们只在 敌机轰炸扫射时,稍稍躲避一下,飞机刚刚越过头顶 ,就又紧张地向前赶去。 这时,在湘江东岸,从队伍里出来两个人,一个 骑着红马,一个骑着黑马。他们岔上一条江边小路, 似乎要赶到前面的样子。后面还跟着十几个人。骑在 红马上的那个人,面容消瘦,神情严肃,颔下飘着长 须,实际上不过三十八九岁的样子。从他那充满着聪 颖、智慧、坚毅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很容易看出,他 就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 治委员周恩来。骑在黑马上的那个军人,年纪大一些 ,完全像个老农民,满脸都刻着皱纹,就像赤铜雕刻 一样,显得十分坚实。他的神态虽然也相当严肃,但 从他的嘴角,甚至从那些皱纹,都可看出他本性的慈 祥。这正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红军 总司令朱德。他俩的眼睛都布满红丝,仿佛有几个晚 上不睡觉了。今日凌晨一时半,他们给一军团下了紧 急命令,要求一军团“无论如何,要将向西的前进诸 道路保持在我们手中”。紧接着,又在三时三十分, 以中央局、军委、总政的联合名义,指令一、三军团 严格执行。直到凌晨五时,他俩做了最后布置才从后 面赶来。尽管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正在渡江,但随着 北面一阵紧似一阵的枪炮声,两人的心情仍然十分沉 重。他们在马上不时转首向北,望着炮弹掀起的一片 浓烟,判断着战场的形势。 P3-5 这是魏巍在80年代的巅峰之作,得到了国家领导人以及尚健在的开国元帅、将士们的高度认可。那个年代是新中国最为思想和言论开放的一个年代,因此,该作和一般红色文学有着明显的不同特征,并没有过多地集中在说教式的价值观宣导,读来不会觉得生硬和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