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社科文献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张萍自传(精)
ISBN: 9787520152204
1927年2月18日,我生于河北省藁城县屯头村一个务 农的家庭里。父亲名叫张广全,很喜爱读书,但当他读完 小学要求到北京去读中学时,却被祖父拒绝了。因为他是 祖父唯一的儿子,祖父坚决不让他到离家远的地方去读中 学。由此父亲病了一场,但祖父仍不答应,父亲只能在家 自学。他到北京买回一大白箱子书。他读完了我国的几大 名著后,就转入医学。由于当时在农村流行一种叫白喉而 又难治的病,父亲就专攻有关治疗这种病的医书,并买了 一些简易的中医药实验的器械做实验。父亲成功了,研制 出有效治疗白喉的药物,成了当地一位很有影响、专治白 喉不挂牌的免费医生,治疗的患者难以计数。 我从9岁读小学2年级时就从父亲房间的白箱子里拿几 大名著看,《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不 仅假日读,就是在中晚餐,我同祖父母在堂屋吃饭的时候 ,也坐在椅子的横杠上边吃饭边看书。读完小学时,我不 仅读完了几大名著,也熟读了《唐诗三百首》。以后的数 十年,我一直从事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工作,没有接触过古 诗词,但仍可背诵多首儿时读过的唐诗。如孟浩然的《春 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 多少。”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 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等。 1937年“七七”事变时,我刚屯头村初小毕业。之后 自学,1942年,我考入北京大中中学。由于家庭的变故, 我未能读到毕业。提到家庭变故,得说说我祖父。我的祖 父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在村里不畏强暴,经常打抱不平 ;也是一个热心帮助困难乡亲的人,青黄不接的季节,给 揭不开锅的困难乡亲借几斗米,都不要求归还。这种性格 对我影响很大。当时农村卫生条件极差,流行一种“霍乱 ”的急性传染腹泻病,由于急泻难止,严重的导致死亡。 祖父学习研究了一种针灸放血疗法。在臂上的血管扎几针 出一股黑血,泻就立即止住了,救了不少患者,他不要分 文报酬。但祖父最大的弱点是喜欢赌博,越输越赌,越赌 越输,积累的赌债竟达1000银元。债主到县衙门告状,祖 父被判用家产抵债。48亩粮田全部抵押给本村的苏姓大地 主。我家破产了,变成佃户,每年要把收成的50%以上作为 租金交纳苏姓大地主。在农收正常的年份里,家里还能节 省出每学期开学前交纳一个学期的伙食费。受灾了,农收 大减,家里只能每个月节省点钱按月寄伙食费,不能按学 期一次交纳。当时学校报道伙食费只能按学期不能按月交 纳,否则就办退校。我又返家说明这种情况,父亲走遍各 家亲友,但拆借无门,我哭了。当我提着箱子离开校门时 ,我失声大哭。我是多么想读书,多么想读书啊! 一个只读完初中二年级,在一定意义上说还是一个孩 子的我,就要在社会上独立谋生了。在那个年代能找到一 份工作很难,而没有在外面工作亲友的帮助则更难。只能 找到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没有选择的余地。我在石家 庄市的柳辛庄医院当过助理护士,在小学当过教员,在仓 库当过记账员,等等。我本来想在小学教师这个岗位上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