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四世同堂(上下)(精)
ISBN: 9787550295643
老舍(1**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赴英国。1930年回国,历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等校教授。1936年发表的《骆驼祥子》,表现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奋斗与挣扎,为现代文学**杰出作品之一。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1957年写作《茶馆》,为新中国成立后杰出话剧作品之一。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一 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在 他的壮年,他亲眼看见八国联*怎样*进北京城。后 来,他看见了清朝的皇帝怎样退位,和接续不断的内 战;一会儿九城的城门紧闭,*声与*声*夜不*; 一会儿城门开了,马路上又飞驰着得胜的*阀的高车 大马。战争没有吓倒他,和平使他高兴。逢节他要过 节,遇年他要祭祖,他是个安分守己的公民,只求消 消停停的过着不至于愁吃愁穿的*子。即使赶上兵荒 马乱,他也自有办法:*值得说的是他的家里老存着 全家够吃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这样,即使*弹在空 中飞,兵在街上乱跑,他也会关上大门,再用装满石 头的破缸顶上,便足以消灾避难。 为什么祁老太爷只预备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呢? 这是因为在他的心理上,他总以为北平是天底下*可 靠的大城,不管有什么灾难,到三个月必定灾消难满 ,而后诸事大吉。北平的灾难恰似一个人免不了有些 头疼脑热,过几天自然会好了的。不信,你看吧,祁 老太爷会屈指算计:直皖战争有几个月?直奉战争又 有好久?啊!听我的,咱们北平的灾难过不去三个月 ! “七七”抗战那一年,祁老太爷已经七十五岁。 对家务,他早已不再*心。他现在的重要工作是浇浇 院中的盆花,说说老年间的故事,给笼中的小黄鸟添 食换水,和携着重孙子孙女极慢极慢的去逛大街和护 国寺。可是,芦沟桥的*声一响,他老人家便没法不 稍微*点心了,谁教他是四世同堂的老太爷呢。 儿子已经是过了五十岁的人,而儿媳的身体又老 那么病病歪歪的,所以祁老太爷把长孙媳妇叫过来。 老人家*喜欢长孙媳妇,因为**,她已给祁家生了 儿女,教他老人家有了重孙子孙女;第二,她既会持 家,又懂得规矩,一点也不像二孙媳妇那样把头发烫 得烂*窝似的,看着心里就闹得慌;第三,儿子不常 住在家里,媳妇又多病,所以事实上是长孙与长孙媳 妇当家,而长孙终*在外教书,晚上还要预备功课与 改卷子,那么一家十口的衣食茶水,与亲友邻居的庆 吊交际,便差不多都由长孙媳妇一手*持了;这不是 件很容易的事,所以老人天公地道的得偏疼点她。还 有,老人自幼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 多规矩礼路:儿媳妇见了公公,当然要垂手侍立。可 是,儿媳妇既是五十多岁的人,身上又经常的闹着点 病;老人若不教她垂手侍立吧,便破坏了家规;教她 立规矩吧,又于心不忍,所以不如干脆和长孙媳妇商 议商议家中的大事。 祁老人的背虽然有点弯,可是全家还属他的身量 *高。在壮年的时候,他到处都被叫作“祁大个子” 。高身量,长脸,他本应当很有威严,可是他的眼睛 太小,一笑便变成一条缝子,于是,人们只看见他的 高大的身躯,而觉不出什么特别可敬畏的地方来。到 了老年,他倒变得好看了一些:黄暗的脸,雪白的须 眉,眼角腮旁全皱出永远含笑的纹溜;小眼深深的藏 在笑纹与白眉中,看去总是笑眯眯的显出和善;在他 真发笑的时候,他的小眼放出一点点光,倒好像是有 无限的智慧而不肯一下子全放出来似的。 把长孙媳妇叫来,老人用小胡梳轻轻的梳着白须 ,半天没有出声。老人在幼年只读过三本小书与六言 杂字;少年与壮年吃尽苦处,独力置买了房子,成了 家。他的儿子也只在私塾读过三年书,就去学徒;直 到了孙辈,才*了风气的推移,而去人大学读书。现 在,他是老太爷,可是他总觉得学问既不及儿子—— 儿子到如今还能背诵上下《论语》,而且写一笔被算 命先生推奖的好字——*不及孙子,而很怕他们看不 起他。因此,他对晚辈说话的时候总是先愣一会儿, 表示自己很会思想。对长孙媳妇,他本来无须这样, 因为她识字并不多,而且**到晚嘴中不是叫孩子, 便是谈论油盐酱醋。不过,*久天长,他已养成了这 个习惯,也就只好教孙媳妇多站一会儿了。 长孙媳妇没入过学校,所以没有学名。出嫁以后 ,才由她的丈夫像赠送博士学位似的送给她一个名字 ——韵梅。韵梅两个字仿佛不甚走运,始终没能在祁 家通行得开。公婆和老太爷自然没有喊她名字的习惯 与必要,别人呢又觉得她只是个主妇,和“韵”与“ 梅”似乎都没多少关系。况且,老太爷以为“韵梅” 和“运煤”既然同音,也就应该同一个意思,“好吗 ,她**忙到晚,你们还忍心教她去运煤吗?”这样 一来,连她的丈夫也不好意思叫她了,于是她除了“ 大嫂…‘妈妈”等应得的称呼外,便成了“小顺儿的 妈”;小顺儿是她的小男孩。 小顺儿的妈长得不难看,中等身材,圆脸,两只 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她走路,说话,吃饭,作事,都 是快的,可是快得并不发慌。她梳头洗脸擦粉也全是 快的,所以有时候碰巧了把粉擦得很匀,她就好看一 些;有时候没有擦匀,她就不大顺眼。当她没有把粉 擦好而被人家嘲笑的时候,她仍旧一点也不发急,而 随着人家笑自己。她是天生的好脾气。 祁老人把白须梳够,又用手掌轻轻擦了两把,才 对小顺儿的妈说: “咱们的粮食还有多少啊?”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