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之石(权力谎言与爱情交织的钻石梦)/新知文库

欲望之石(权力谎言与爱情交织的钻石梦)/新知文库
作者: (美)汤姆·佐尔纳|译者:麦慧芬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0.20
折扣购买: 欲望之石(权力谎言与爱情交织的钻石梦)/新知文库
ISBN: 9787108056054

作者简介

汤姆·佐尔纳(Tom Zoellner),生于1968年,曾任《男士健康》(Men’s Health)特约编辑、《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记者,亦是卢旺达饭店经理保罗·卢斯沙巴吉纳(Paul Rusesabagina)传记《我辈凡人》(An Ordinary Man)的共同作者,根据传主经历改编的电影《卢旺达饭店》(Hotel Rwanda)获得了十余项国际电影节奖项。

内容简介

“你可以告诉我,我们现在要去哪里吗?”我问 ,而且再次用自己能挤出的最友善的声调。沉默是我 得到的回答。 四个人向南朝着乌班吉河港前进。那座港口是法 国人在19世纪80年代建造的,为的是让棉花与钻石顺 流而下至大西洋。现在看起来像是已遭弃用数十载, 港口前有个上了闩的蓝色大门,门口有士兵站岗。 “我们为什么要进港?”我问我的护卫,但他们 只是不耐烦地招手要我继续向前走。穿过水泥柏油碎 石路后,绕过一栋两层楼仓库,后面有扇宽度足以让 大型货物进人的栅门,我被领进一间昏暗的房间内。 天花板上垂着坏了的电灯泡。 我身后的两名军人把步枪从肩上取下,若无其事 地拿在手上,但是枪口却隐约指着我的膝盖范围。 “你要我进去吗?”我问。遭到逮捕后,我一直 到这时才真正感到害怕,我发现自己的手开始颤抖, 脑海里浮现出了即时处决以及河葬的情形。他们一定 是发现了我曾与钻石走私犯见过面。 警察催我前进,我们走进货物堆放的地方,再经 过一条黑暗的长廊以及好几间房间。那些房间里都是 垃圾,天花板上也都挂着松散的电线。 尽管整件事令人啼笑皆非(因为我没有做错任何 事),但我仍感到全身抽搐,特别是背部。如果他们 要毫无预警地枪杀我,会是在这儿吗?还是他们会先 跟我谈一谈,让我了解状况后,再要我转身面对那些 武器? 士兵把我带到一段水泥阶梯前,示意我向上爬。 到了二楼,又有人带我进入一间阴暗的办公室内,门 上的指示牌宣称这儿是“警察事务局”。坐在办公桌 后的男子有着一双沾着黏稠分泌物的眼睛和一张艾滋 病患者的凹陷脸颊,他的英文结结巴巴,不过还是比 我的法文强多了。他要知道我下榻何处、为谁工作、 我母亲的姓名,以及我为何在总统府前走动。 “总统府?”我摸不着头脑。 “那条路禁止通行,那儿有告示牌。”他回答。 “很抱歉,我没有看到。”我说。 在出发前往非洲之前,有位朋友给了我一个救急 工具,我原来根本不打算使用:那是写在偷来的《时 代》杂志信纸上的一封信,信中解释我不但是个有任 务在身的作者,还告知看信人要“竭力善待”。签名 者是个根本不存在的“国际部编辑泰德·萧”。当然 ,这封信真正要传达给读信者的信息是:“这家伙的 朋友很有办法,所以请不要杀害他。”我相信《时代 》杂志会原谅我为了应付危急状况而犯下的小小伪造 文书之罪。一直以来,我打心眼儿里喜欢阅读《时代 》。 我掏出信给事务官看。他研究了好几分钟,眼睛 不时朝我这儿瞄过来,似乎想在那封信夸大不实的证 词以及站在他面前的这个人之间,取得某种协调。 “幸好你没有拍照。”他最后这么说。 我被交给另一名警官,这次护卫我的是个稳稳把 俄制冲锋枪背在肩后的警卫。那位警官要我坐在他办 公桌前的椅子上,然后开始用法文填写一份很长的文 件。这将是我的“自白书”,他这么向我解释。在一 堆我看不懂的字句之间,我见到了自己的姓名、生日 、旅馆房号以及父母姓名。在那位警官身后,透过一 扇脏兮兮的百叶窗可以看见乌班吉河河景。这条河现 在就像迈阿密一样遥远。独木舟上的渔人划向刚果河 岸边。不晓得他们独木舟上载的是什么。我想起了已 分手的未婚妻安妮,也想起了曾送给她的戒指。她的 钻石是否也曾穿越这条河,进入同一间实际上是警察 局的黑暗仓库的阴影中? 当然,这全是将中非共和国拟人化的想象:这个 政府过度沉迷于捍卫自己的权位以及克服反游击战计 划,根本无暇顾及走私活动。在这个世界里,游客走 在总统府墙外的问题,要比非法购买来自刚果(金) 钻石的问题严重多了。除了语言、面包、寥寥几个衰 败的军事基地,以及只顾茅舍而无视江山这种食古不 化的司法系统外,法国人几乎没有为这个国家留下任 何东西。一如恩果泽拿给我看的钻石登记簿:如此轻 易以梦游般的行为虚应了事、如此无视于真正发生的 事件。在这间以如此谨慎的态度来表现如此无效率状 况的执法所附近,一片广大的原始无政府状态正在吱 吱窜叫。 一个钟头后,这位警官终于把以法文仔细书写完 成的“自白书”放在我面前。整整三大页。他递给我 一支笔。 “我不知道内容写的是什么,”我请一个穿着T 恤的男孩这么告诉他,这个男孩懂一点英文,“我看 不懂。” “他说你必须在上面签名。”男孩告诉我。 我注视着这位警官,然后摇摇头,完全无惧于被 枪杀的可能性。如果真的该死,我早就死了,看来, 那封《时代》杂志的信应该让事情缓和了许多。我或 许要面对一场牢狱之灾或狮子大开口的贿款,但不管 哪一样,都比在一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情的“自 白书”上签字好多了。 “他说你一定要签名。”男孩又说了一遍。 我带着歉意耸耸肩,然后摇摇头,没有其他动作 。那位警官用一种毫不掩饰的轻蔑眼神看着我,然后 隔着桌子把护照丢过来,用我听不懂的语言对我说话 ,不过我知道他是要我滚出去。我立刻照办。(P20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