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治国策(盛唐天子的治世之道)

帝王治国策(盛唐天子的治世之道)
作者: (唐)吴兢|编者:冷月
出版社: 新世界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50
折扣购买: 帝王治国策(盛唐天子的治世之道)
ISBN: 9787510458125

作者简介

吴兢(670一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朝著名历史学家,谏臣。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尝任左拾遗内供奉、水部郎中、修文馆学士、光禄大夫、相州长史、邺郡太守等职。

内容简介

“我注意到,自古以来,受命掌控国家的君王,都 希望自己能像天地一样德行深厚,像日月一样光耀天 下,自己开创的皇位子子孙孙世代传递,永无止境。 然而能始终坚持的实在罕见,一个个相继败亡是这些 朝代与国家的最终命运,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是 因为他们没有遵守治理天下的规律。前代的经验就在 眼前,可以引以为戒。 “隋朝当时统一天下,兵强马壮,立国三十多年 ,盛名远播,威震万里之外的异邦,有朝一日背离了 天下治理的规律,马上就被人取而代之。隋炀帝难道 就那么讨厌天下的安定,一心不顾国家的长治久安, 故意效仿夏桀的暴行,以便让国家快点灭亡吗?不是 的,他只是仗着自己国家富强,以为自己可以不顾后 果地随意行事。他驱使天下百姓为所欲为,竭力搜刮 天下的财物以供他一个人享受,强征国内的美女,到 处寻访各种奇珍异宝。宫殿花园的装饰极为华美,亭 台楼阁的构建极为壮丽,徭役无休无尽,战争更是接 二连三。外表看起来庄重威严、不可侵犯,实际上内 部已经是危机重重。邪恶奸佞之徒享受好处,忠诚正 直之人却性命不保。君臣上下互相蒙蔽,老百姓生活 艰苦不堪,国家也因此而崩溃。隋炀帝以九五之尊, 最终命丧一个凡人之手,其子孙血脉也因此断绝,被 全天下人所耻笑,这难道还不够令人心痛吗? “陛下乘着巧合的机缘,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 不到十二个月,就使远近的人民过上了秩序井然的日 子。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使天下祥和安定,刑罚杀 戮趋于无用。现在皇上宫殿楼台都已经拥有,各种奇 珍异宝也都应有尽有,美女佳人都在身边服侍,全天 下人都成为您的臣民。如果皇上能借鉴隋朝失败的教 训,记住我朝得天下的原因,每天谨慎处事,即使休 息时也不能完全懈怠,烧掉鹿台华而不实的宝衣,毁 掉像阿房宫一样无用的宫殿,住在壮美的楼宇也能心 忧天下的危亡,身处简陋的房舍也能心怀百姓的安定 ,那么一定会与天地神灵合为一体,达到天下无为而 治的境界,这便是君王德行的最高境界了。如果舍不 得已经建好的华丽宫殿,那么就让它保留原样,去除 掉不急需的供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享受,使普通的 茅屋和华丽的豪宅能够同时并存,让玉制台阶和一般 石级可以掺杂并用,使老百姓乐于被君王驱使,但又 不竭尽民力,时常感念享受者的安逸与劳动者的辛劳 ,让亿万百姓乐于见到你的到来,而主动顺从你的统 治,这是君王德行的第二层境界。如果一意孤行,不 顾百姓死活,不知善始善终,忘记创业者的艰难,以 为自己有天命的倚仗,便可为所欲为,抛弃打天下时 的朴素作风,一味追求华丽广大的宫殿楼阁,在原来 的基础上大肆扩建,广为修饰,其他的事情也是类似 这样,做事不知道节制,人民看不到他的功德,只看 见劳役越来越多,这就是君王德行的最低一层境界了 。.这好比是背着柴草去救火,搅动开水来阻止滚水 的沸腾,用新的暴政来取代旧的乱世,这样的后果实 在是不堪设想,更不用说后代子孙如何看待了!当局 者没有处理好政事必然会招致人民的怨恨,而人民的 怨恨又会引发神灵的愤怒,神灵一旦愤怒,就要降灾 难于人间,而一旦灾难降临,那么民变和叛乱恐怕就 不可避免了,而变乱如果已经发生,居上位者要保全 身家性命就很难了。我大唐顺应天意改朝换代后,将 有千百年的国运,江山社稷子子孙孙万代相传,可是 得江山这么艰难而失江山如此容易,为人君主者怎么 可以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呢?”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