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苏州河作家联盟作品集)

印象(苏州河作家联盟作品集)
作者: 编者:杨扬
出版社: 上海书店
原售价: 100.00
折扣价: 65.00
折扣购买: 印象(苏州河作家联盟作品集)
ISBN: 978754581829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曹杨新村:前身“二万户” 丰丰 自己都没想到,怎么跟着一群外国人走进曹杨新村了 ? 那是一个酷热的下午,我去兰溪路附近的东方有线营 业厅办理业务,出门时看见有领队带了这些外国人走进曹 杨一村。“做**上海人”,我的脑海里立刻跳出了这句 话,于是,阴差阳错地我也跟进了村。 其实,说“阴差阳错”不准确,我是很希望旧地重游 曹杨新村的,只是少了契机。早些年我采访过住在曹杨一 村的老劳模——八十七岁高龄的王洪禄老人。他是当时第 一批入住的居民,他有资格入住曹杨新村是因为劳模的身 份。从棚户区搬进了曹杨一村,老人连说了几个“天上人 间”,不知改善了他一家人多少居住环境和条件。 上海的居住条件一直不乐观,旧上海就有“房荒”之 称。1950年市区人均居住面积是3.9平方米,这个平均数还 掩盖着严重的贫富不均的悬殊现象。整个城市一边是建筑 豪华的高楼大厦,一边是道路泥泞、房屋简陋的贫民窟。 当时*典型的是棚户区的“滚地龙”住户。无自来水,无 下水道,无道路,*顶木板墙或泥墙,开个洞就算门窗。 曹杨新村是中国工人新村中的长子,它的兴建是在陈 毅市长亲自过问下才得以实施的。当年,**市长明确提 出生产建设和生活设施两者必须兼顾,将居民住宅建设问 题首先列入了市**的议事*程,并以曹杨棚户区为试点 。 1951年,上海市**征用真如镇东庙前村土地225亩 开工兴建工人新村。1952年5月,首期工程完工,共建成楼 房48幢。因这个建房基地靠近曹杨路,这才定名为“曹杨 新村”。首期完工的住宅就叫做“曹杨一村”。 根据当时的住宅分配标准,新建住宅总共可安排1002 户居民,所以也称“1002户工程”。这在上海和全国都是 **个。等到1002户居民搬迁进新房后,**同志曾多次 去新村看望这些工人家庭,还亲自布置续建工程。 接下来,曹杨新村又开始动工建造,虽然还是比较简 陋的工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二万户”,曹杨新村从 1951年到1977年,这期间经过了26年,完成了曹杨一村到 曹杨九村的大工程。它的面积特别大、特别广,东起曹杨 路,西到杨柳青路,北至南石路,南到中山北路、金沙江 路,占地有1.80平方公里。如果要走遍9个曹杨新村,公交 车开开有好多站头呢。 当时,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王洪禄老人说的那份邻里之 间浓浓的人文情怀。他们平时上班都是不关门的,就像一 家人一样互相照应着,碰到下雨,邻居就会帮着把晾晒的 衣物收回来。做晚饭时,几户人家在公用灶间里有说有笑 ,谁家炒菜炒到一半房间里电话铃声响了,邻居会帮着继 续炒,真是情同手足啊…… 老人说这番话时的自豪与幸福感恍若眼前。 那天采访结束后,陪同前往的“美眉”还带我在新村 的小道上走了一圈。我记得当时也是个酷热的盛夏,但苏 州河的一条一条支流环绕着新村曲曲弯弯地流淌,静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