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谜中谜(取经是一个局)

西游谜中谜(取经是一个局)
作者: 白马晋一
出版社: 中国发展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88
折扣购买: 西游谜中谜(取经是一个局)
ISBN: 9787517706878

作者简介

白马晋一,本名沈彬,福州人。作家,知名博主,代表作品《三国其实是个娱乐圈》等。主张用有温度、有态度、有尺度的文字诠释历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简介

005 玉帝眼皮底下成功潜伏三百年 孙悟空花果山上位,“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 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 有三五百载”。 这三五百载,是虚指。其具体年份,大概是三百 年。孙悟空为何要在花果山待上三百年呢?或者说, 幕后布局者如来为何不直接安排他拜师学艺呢?这三 百年不是虚度光阴吗? 要分析这个问题,得摆出一个人:玉帝。 前文提及,对于孙悟空灵明石猴的真实身份,玉 帝也是知道的。孙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 移星换斗”,很明显是个潜在的闹事者。玉帝既然知 道石猴基因里的东西,为何不将这个不安定分子扼杀 于摇篮呢? 我们逐一分析! 其实,孙悟空从出生伊始,就留下了案底。“( 他)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 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为此,玉帝专门召开神 仙临时会议,“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 ,并派遣千里眼、顺风耳两名神将监察,要求给出反 馈报告。 根据报告的反馈内容,玉帝此时大致已知石猴的 真实身份。他当时态度怎样呢?“垂赐恩慈曰:‘下 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不足为异”说明什么?说明当时仙班已有人提 出异议,觉得此猴非善类,宜早除之。玉帝否定了这 一提议。 “垂赐恩慈”这个微表情也很有含义。 **,是做给天庭一部分“激进派”看,潜台词 是:“无非一只石猴,无非调皮一点,上天嘛,要有 好生之德。” 第二,是做给另一部分“温和派”看,塑造一个 赏罚分明、胸怀大善的神界**形象。石猴这个下界 小妖,既然还没犯事,就不当罚。 玉帝真的对石猴放任不管吗?他真的放心吗?其 实不然。 三百年后,孙悟空学有所成,闹龙宫,扰冥府。 龙王、冥王把奏折送呈玉帝。 原著写道:“玉帝尊宣众文武仙卿,问曰:‘这 妖猴是几年产育,何代出身,却就这般有道?’” 此句若不推敲,很容易忽略一个细节,即玉帝“ 问”曰。这个“问”字,并不是疑问,而是质问。 语境是这样:“怎么让这妖猴修得了**?” 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作如下回答:“这猴乃 三百年前(实际应为三百四十二年前)天产石猴。当 时不以为然,不知这几年在何方修炼成仙。” 这句话交代了两个时间节点:“三百年前”和“ 这几年”。其意是说,千里眼、顺风耳之前一直对花 果山实施监视,而且持续了三百年,只是这几年才放 松了警惕。 至此,事件已经相当明朗了。 玉帝在众臣面前做了秀,以体现“垂赐恩慈”, 但私底还是放心不下,暗示千里眼、顺风耳对这只“ 灵明石猴”进行实时监控。但三百年来,千里眼二人 收集到的情报都是孙悟空率领着一帮猴子游山玩水。 他们“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也没有拉帮 结派。于是,监控者心态发生了变化,遂对此“不以 为然”。 从此处可见,如来让孙悟空在花果山虚度三百年 实有深意,把天上专门从事监察工作的仙官都给骗了 。 如是,孙悟空在玉帝眼皮底下,平安地混了三百 年。 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