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不攀附不将就的女子

做一个不攀附不将就的女子
作者: (美)戴尔·卡耐基//姚乐丝·卡耐基|译者:微澜
出版社: 北方文艺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08
折扣购买: 做一个不攀附不将就的女子
ISBN: 9787531738855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你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我非常喜欢园艺,我的太太常说,我经营的玫瑰 花园给大家增添了很多乐趣。有一天,我们共同欣赏 玫瑰花时,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从旁边路过。 年轻的姑娘对身边的小伙子说:“你看这里的玫 瑰长得多漂亮呀!” 小伙子却说:“这些花有什么好看的,不都长得 一样吗?” 等他们离开后,太太也发现这些花似乎除了颜色 不一样,就没什么不同了。 我便对她说:“乍一看,这些玫瑰花好像都差不 多,其实不然!如果你仔细分辨,就会发现颜色和品 种都一样的花之间仍有细微差别——成长速度、花瓣 卷曲的程度、颜色铺展的密度,每一朵都存在细微的 不同。” 自然界到处充满多样性,而人类自身更是千差万 别。前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古人类专家亚瑟·凯 斯爵士说:“没有任何人曾经或即将与另一个人度过 完全相同的人生旅程……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验都是独 一无二的。” 不错,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即 使我们是由相同的“材料”组成。 要获得如何变得成熟的智慧就必须认识并理解这 个道理,它是一座我们跟其他同胞沟通的桥梁。只有 我们尊重对方是个“个人”,我们才能跟他沟通或建 立有意义的关系。 这话听起来似乎很容易,事实上随着现代社会的 变化越来越难。虽然我们喜欢这个自认为是已经废除 了阶级意识的国家,但事实上却仍然受到阶级意识的 支配。 我们发展出一套特殊的用语,反映出我们不喜欢 把一个人当“个人”看待,而将他纳入我们认为他所 归属的阶层里,例如:“普通人”“中下阶层”“消 费大众”“低收入人群”“白领阶层”“蓝领阶层” 等等。 这一切“标签”显示我们缺乏将他人当作“个人 ”的意识,而是把“个人”放在一个群体当中当作无 名无姓、没有面孔的一分子。 我们被分类,然后被归纳于某一个群体中。在生 活中,我们的方方面面都在受调查,社会调查员对我 们再熟悉不过:我们每周喝几杯咖啡,多少人拥有汽 车及什么牌子的车,听什么广播或看什么电视,甚至 我们每年有多少次性生活,过得怎么样等等。 大家都在强调“调整适应”“群体整合”和“社 会机动性”,削弱自己的个性以顺应所属群体。绝对 的个人主义已经不复存在了。难怪我们总觉得自己已 经失去独立性,如果思想和行为与他人出现差异时, 心里就会感到不舒服。 事实上,每个人还是希望自己能独一无二地生活 。分类的压力、认同的压力并不能阻止人们内心深处 渴望与他人不同。而这种渴望一旦通过外在表现挣脱 出来,我们可能会被当作异类,送进精神病院,从此 更加难以找回迷失的自我。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做一个与众不同的“ 个体”?怎样变成相对成熟的自己?我提出三个建议: (1)在孤独和退隐中认识自己 过度紧张的生活使我们失去了自我反省的机会, 因此我们必须为孤独创造机会。制造出绝对安静的环 境进行自我反省。 不同的人对孤独有不同的理解。一个朋友说,如 果他需要沉思,他会上街进行长距离的散步,任自己 淹没在人群中,他说:“在这种方式下思考问题,能 避免分心。” ……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