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大清的女人(支运亭说孝庄)(精)

孕育大清的女人(支运亭说孝庄)(精)
作者: 支运亭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6.50
折扣购买: 孕育大清的女人(支运亭说孝庄)(精)
ISBN: 978754704989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出身于蒙古最高贵氏族 第一节 祖先是月亮的儿子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流域的 一个部落,根据蒙古人的民间传说,大约在距今2700 年左右的东周时代,一支被称为蒙古族先祖的突厥部 落,生活在额尔古纳河流域。这一支突厥部落与其他 突厥部落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其他突厥部落战胜 了蒙古族祖先的那支突厥部落,对他们进行了血腥的 杀戮,最后仅剩下名叫涅古思和乞颜的男人和女人( 孛儿帖赤那和额埃马兰勒),他们被迫逃到一处人迹 罕至的地方。这是一片靠近额尔古纳河的地势险峻, 与世隔绝,水草丰美,气候非常清新宜人的原始森林 。四周群山峻岭,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方可到达其间, 山间和森林深处有丰盛的草场,这个地方称“额儿古 涅一昆”,即额尔古纳河流域的深山之处。这一传说 同《史集》和《旧唐书》中记载:“蒙古族为蒙兀室 韦部落,傍望建河(额尔古纳河)而居”,组成涅古思 和乞颜两个部落的说法是一致的。 涅古思和乞颜留居在这里,生息繁衍,形成了一 个新的以其名字命名的氏族。后来这个氏族溯鄂嫩河 又西迁到肯特山一带,逐渐与当地的其他氏族融合成 蒙古族。之后又繁衍复为多支,凡出自这些分支的人 ,多为亲属,最后这些分支联合为部落,就是《旧唐 书》上所指的“蒙兀室韦”。到唐朝中期,“蒙兀室 韦”北迁到“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傍河而居,活 动于河南岸的山林中。当这个部族日益繁衍,地盘日 益狭窄而无法容纳的时候,便开始向西迁徙。他们首 先渡过了腾吉思海子(今内蒙古呼伦贝尔湖),逐步到 达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不儿罕山之下,同蒙古高 原的突厥语族居民相结合,开始以游猎为主过渡到以 游牧为主,这一历程大约经历了十一代人,到公元 840年左右,蒙古人才迁居到不儿罕山地区。“不儿 罕山”(今蒙古国的大肯特山),该地区不仅是“斡难 河”的发源地,而且也是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土 兀剌河(今土拉河)的发源地,因此被称为“三河源头 ”。这里水草丰盛,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为蒙古族 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应该说, 这一地区才是蒙古族的发祥地。 蒙古族十二世祖朵奔蔑儿干,出身于乞颜氏族, 其部落被称为“乞牙惕”。乞颜,在蒙古语中,意思 是从山上流下的狂暴湍急的洪流,象征勇敢、大胆、 刚强,所以其后代以这个词作为他们氏族的名字。但 到孛端察儿时,才正式以孛儿只斤为姓氏。公元12世 纪时,蒙古人由于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 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等三河上源和肯特山以东 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最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 、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哈等氏族部落。当时与他们 同在蒙古高原上游牧在今贝加尔湖周围的有塔塔儿部 、蔑儿乞部、斡亦刺部。另外还有占据回鹘汗庭故地 周围的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