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5.60
折扣购买: 汉魏六朝文选
ISBN: 9787020157624
刘文忠,江苏丰县人,1965年山东大学汉魏六朝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编审。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秘书长。著有《中古文学与文论研究》等。整理有《东坡志林》、《梼杌闲评》等,选注有《汉魏六朝诗选》等。
与杨德祖书〔1〕 植白:数日不见,思子为劳〔2〕,想同之也〔3〕。仆少小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4〕。昔仲宣独步于汉南〔5〕,孔璋鹰扬于河朔〔6〕,伟长擅名于青土〔7〕,公幹振藻于海隅〔8〕,德琏发迹于此魏〔9〕,足下高视于上京〔10〕。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11〕,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12〕。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13〕,今悉集兹国矣〔14〕。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轩绝迹〔15〕,一举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16〕,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17〕,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18〕。前书嘲之〔19〕,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20〕。夫钟期不失听〔21〕,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忘叹者〔22〕,畏后世之嗤余也〔23〕。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24〕,有不善者,应时改定〔25〕。昔丁敬礼常作小文〔26〕,使仆润饰之〔27〕,仆自以才不过若人〔28〕,辞不为也。敬礼谓仆:卿何所疑难〔29〕,文之佳恶,吾自得之〔30〕,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31〕,以为美谈。昔尼父之文辞〔32〕,与人通流,至于制《春秋》〔33〕,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34〕。过此而言不病者〔35〕,吾未之见也。盖有南威之容〔36〕,乃可以论其淑媛〔37〕;有龙泉之利〔38〕,乃可以议其断割〔39〕。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40〕,而好诋诃文章〔41〕,掎摭利病〔42〕。昔田巴毁五帝〔43〕,罪三王〔44〕,呰五霸于稷下〔45〕,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46〕,使终身杜口〔47〕。刘生之辩〔48〕,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49〕!人各有好尚,兰茝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50〕;《咸池》《六茎》之发〔51〕,众人所共乐,而墨翟有非之之论〔52〕,岂可同哉!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53〕。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54〕;击辕之歌〔55〕,有应风雅〔56〕;匹夫之思〔57〕,未易轻弃也〔58〕。辞赋小道〔59〕,固未足以揄扬大义〔60〕,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61〕,犹称壮夫不为也〔62〕。吾虽德薄,位为蕃侯〔63〕,犹庶几戮力上国〔64〕,流惠下民〔65〕,建永世之业〔66〕,留金石之功〔67〕,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68〕!若吾志未果〔69〕,吾道不行〔70〕,则将采庶官之实录〔71〕,辩时俗之得失〔72〕,定仁义之衷〔73〕,成一家之言〔74〕。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75〕,非要之皓首,岂今日之论乎〔76〕!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77〕。明早相迎〔78〕,书不尽怀。植白。 〔1〕此文选自《文选》卷四十二。杨德祖即杨修,他是东汉末太尉杨彪之子,博学多才,机敏过人,与曹植关系密切,曾极力为曹植争立太子出谋划策。后被曹操借故杀掉。此书信主要内容是论文的。从信中可以看出,建安作家存在着以文学才能互争短长的现象,他们都颇以文才自负。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对文学的重视。曹植的批评论,是建立在创作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必须有高度的创作才能,方可进行批评,不然,便无权力批评,这未免失之绝对化。曹植的文论观点也存在一些矛盾。他一方面爱好和重视文学,另一方面又说了一些轻视辞赋的话。对于这种矛盾,鲁迅曾解释说:“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子建的文章做得好,一个人大概总是不满意自己所做而羡慕他人所为的,他的文章已经做得好,于是他便敢说文章是小道;第二,子建活动的目标是在政治方面,政治方面不甚得意,遂说文章是无用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与酒之关系》)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曹植不甘心仅仅以文章名世,他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2〕思子为劳:想你想得好苦。劳,苦。 〔3〕同:同感,彼此一样。 〔4〕略:约略,大略。 〔5〕仲宣:即王粲。独步:独一无二,无以伦比。汉南:指荆州。王粲为避汉末之乱,去荆州依刘表,在荆州十馀年,后归依曹操。 〔6〕孔璋:陈琳字。鹰扬:逞威,大展雄才。河朔:指冀州。 〔7〕伟长:徐幹字。擅名:享有名声。青土:指青州。 〔8〕公幹:刘桢字。振藻:显扬文采。海隅:海边。李善注:“公幹,东平宁阳人也,宁阳边齐,故云海隅。《吕氏春秋》曰:东方为海隅。青州,齐也。” 〔9〕德琏:应瑒字。发迹:兴发。指立功或扬名。此魏:李善注:“德琏,南顿人也。近许都,故曰此魏。” 〔10〕足下:指杨修。高视:傲视。上京:指京都洛阳。李善注:“修,太尉之子,故曰上京。” 〔11〕灵蛇之珠:指随侯之珠。传说古代随国(姬姓诸侯国)见一大蛇伤断,以药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因曰随侯珠,又称灵蛇珠(见《淮南子·览冥训》及高诱注)。 〔12〕荆山之玉:指和氏璧。《韩非子·和氏》云:“楚人卞和得玉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璧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以上二句言人人自认为己作是珍宝。 〔13〕“吾王”二句:言天下杰出之文士尽归于魏。吾王,指曹操。天网,可以笼罩天地的大网。该,包容,包括。引申为罗致。顿,抖动,振动。八纮,八方极远之地。此指控制八方的纲维大绳。《淮南子·墬形训》:“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乃有八纮,亦方千里。”高诱注:“纮,维也。”掩,覆盖,囊括。 〔14〕悉集:全部集聚。兹国:指魏都邺下。 〔15〕“犹复”句:言数子的文学成就还未做到驾轻就熟达到人所不能达到的高度。飞轩,轻车。绝迹,人所未到之处。 〔16〕闲:精熟。 〔17〕多:常。自谓:自以为。司马长卿:即司马相如。同风:谓格调、风格相同。 〔18〕“譬画虎”二句:李善注引《东观汉记》:“马援《戒子严书》曰: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19〕前书嘲之:谓前已有书信对孔璋之赋进行嘲讽。 〔20〕反:反而。作论:作文论及。盛道:大讲。六臣注《文选》吕延济注:“子建前有书与陈琳,嘲讥其文,琳反为论其盛道而赞美其文。” 〔21〕钟期:钟子期。见曹丕《与吴质书》注〔51〕。不失听:听觉不误。指钟子期之善知音。 〔22〕忘叹:当作“妄叹”,妄加叹赏。胡克家《文选考异》卷七:“忘,但传写误,《魏志》注引《典略》亦作‘妄’。” 〔23〕嗤(chī吃):讥笑。 〔24〕讥弹:讥讽指责。其文:指曹植自己的文章。 〔25〕应时改定:及时改正。 〔26〕丁敬礼:丁廙(yì易),字敬礼,建安时为黄门侍郎,与其兄丁仪同为曹植的好友。因他们谋划拥立曹植为太子,曹丕继位后,丁氏兄弟被杀。润饰:润色修改。 〔27〕过:超过。若人:此人。指丁敬礼。 〔28〕卿:古时朋友间的昵称。疑难:犹疑为难。 〔29〕佳恶:好坏。得之:犹得之于心,自己知道,自己有心得体会。 〔30〕达言:通达之言。 〔31〕尼父:指孔子。孔子死后,鲁哀公在诔文中称孔子为尼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