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红楼梦(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作者: (清)曹雪芹等著
出版社: 岳麓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11.90
折扣购买: 红楼梦(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ISBN: 780665106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此开卷**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 而借“**”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甄士隐”云云。 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 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 ,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也!当此*则 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祷之时,饫甘餍肥之*,背父兄教育之恩 ,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致**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 下,知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 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其晨夕风露,阶柳庭 花,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觉得润人笔墨。虽我不 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 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贾雨村’云云。*于篇中凡用 ‘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本旨。”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说来根由虽近荒唐,细按颇有趣味。原 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顽石 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女娲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了一块未用, 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 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夜悲哀。 一*,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气宇不凡,丰神迥 异,来至峰下,席地坐谈。见这一块鲜明莹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 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 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一见你便知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 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去安身乐业。”石头 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可镌何字?携到何地方?望乞明示。”那僧 笑道:“你且莫问,*后自然明白。”说着,便袖了那石,同那道人飘然而 去,竞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 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 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人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 尽一番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 诗后便是此石**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 庭闺阁的琐事,以及闲情的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情解闷;然朝代年纪,地 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 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无朝代 年纪可考;第二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 的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 人不爱看呢。” 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也!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 年纪添缀,又有何不可?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 反倒别致新奇,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 ,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适趣闲文者甚多。历来野史,或讪谤 君相,或贬人妻女、**凶恶者,不可胜数。*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污 臭,涂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干部共出 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 作者要写出自己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 人其问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 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竞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 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 ;也有几首歪诗俗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 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今之人贫者*为衣食 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等事,那 里有工夫去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 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事去愁之际,把此一 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样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言,腿 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 才子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旧稿。我师意为何如?”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了半晌,想这《石头记》亦非伤时骂世之旨, 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 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的 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 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色,白色悟空,遂易名为 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风月宝鉴》。后因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金 陵十二钗》,并题一*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 当*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姑苏,有城*阊门者,*是红尘中一二 等富贵**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 因地方窄小,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 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 。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 ,倒是神仙**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 ,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 一*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至倦时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 去。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只听得 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 一段**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冤家,尚未投入人世,趁此机会,就将 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的**冤孽, 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 三生石畔,有绛珠*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这绛珠* 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胎木质,得 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 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不尽之意 。恰近*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 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 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 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 出多少**冤家,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段故事,比历来风 月故事*加琐碎细腻了。”那僧道:“历来几个**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 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 ,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私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 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那道人道:“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 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 **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道人 道:“既如此,便随你去来。” 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但不知所云“蠢物”系何东西,遂不禁上前施 礼,笑问道:“二仙师请了。”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士隐因说道:“适闻 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 ,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静听,稍能警醒,亦可免**之苦。”二仙笑道: “此是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士隐 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物 ,或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 士隐。土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宝玉 ”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 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那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 。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 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又 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的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 接来,抱在怀内,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 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 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 ,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 ”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 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 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 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同往太 虚幻境销号。”那僧道:“*妙,*妙!”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个踪影 了。士隐心中此时自忖: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问一番,如今悔之晚矣。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 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湖州人氏,原是诗书仕宦之族, 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 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 身,每*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当下雨村见了士隐,忙施礼陪 笑道:“老先生倚门伫望,敢是街市上有甚新闻否?”士隐笑道:“非也。 适因小女啼哭,引他出来作耍,正是无聊之甚,兄来得正妙,请入小斋一谈 ,彼此皆可消此永昼。”说着,便令人送女儿进去,自携了雨村来至书房中 ,小童献茶。方谈得三五句话,忽家人飞报:“严老爷来拜。”士隐慌的忙 起身谢罪道:“恕诳驾之罪,略坐,弟即来陪。”雨村忙起身,亦让道:“ 老先生请便。晚生乃常造之客,稍候何妨。”说着,士隐已出前厅去了。 这里雨村且翻弄书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望窗外 一看,原来是一个*鬟,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 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看的呆了。那*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 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膀厚,面阔口方,*兼 剑眉星眼,直鼻方腮。这*鬟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 ,却又这等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 ,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穷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 必非久困之人。”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雨村见他回了头,便自为这 女子心中有意与他,*狂喜不禁,自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豪,风尘中之知 己也。一时小童进来,雨村打听得前面留饭,不可久待,遂从夹道中自便门 出去了。士隐待客既散,知雨村自便,也不去再邀。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