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天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8.90
折扣购买: 移天缩地到君怀(圆明园文化透视)/自然国学丛书
ISBN: 9787550703025
于涌,现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人文地理博士生。主要参与编写《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旅游规划的艺术——地方文脉原理及应用》,《沧海桑田——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渐变与突变》,《中国传统地理学》等书。
世界是什么样子?画家把自己内心对世界的感受用色彩和图案表达出来 ;诗人把他心中对世界的感情用韵律诗句讴歌出来;作家用他的笔把自己认 知的世界用语言描绘出来;科学家追寻现象背后的科学规律,并用科学术语 与数学公式将客观的世界表达出来;工程师则将科学理论运用到对世界的建 造实践中。园林艺术家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他们通过对景观的设计建 造来表现他们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在诸多的景观中,皇家园林最具代表性。 它不仅可以反映一个时代和民族的建筑科学技术的水平,而且能够体现这个 时代和民族对宇宙世界的认识和精神文化上的追求。可以这样说,皇家园林 是在历史演进中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 世界上任何一个有尊严、有独立文化系统的国家,都有代表本国智慧的 国家园林,而许多文明古国都以自己民族的皇家园林作为国家园林的代表。 例如,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德国的波茨坦皇家园林、日本东京皇家园林、俄 罗斯的冬宫和夏宫等等。在西方,无论是基督教的伊甸园,还是希腊神话中 的爱丽舍田园,都为人们描绘了天使在森林中山泉边嬉戏的欢乐场景。这种 对于“天国乐园”的向往与企盼,使得人们凭借想象塑造了一种美好理想境 界。因而,在西方皇家园林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奢华与浪漫的法国园林、 热情与秀丽的意大利园林,还是优雅与自然的英国园林,都不约而同地表达 了不同民族对他们心目中的理想世界的向往。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大约诞生于公元前十一世纪,距今 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同其他国家的皇家园林一样,中国古典皇家园林同样表 达了我们祖先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与西方古典园林的创造者不同的是,对自 然和宇宙的感悟给中国园林的主人和设计者以极大启迪和创作灵感。在西方 的皇家园林中,也许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是其宏伟壮丽的宫殿和严格规划的园 林设计。古希腊哲学家就推崇“秩序是美的”,大自然应该按照人头脑中的 秩序、规则、条理、模式来进行改造。因此,西方皇家园林中的建筑、水池 、草坪、花坛和阿波罗、丘比特等众神的雕塑和喷泉,往往讲究几何线条的 规整性、秩序性,一览而尽,以几何形状的图案组合达到数的和谐。中国古 代园林则相反,她的精华在于充分体现大自然的品格和宇宙万物相生相息的 变化,进而抒发造园者的情感和理想,在现实世界里创造出人生所憧憬的完 美境界。世界在我们祖先的眼中既不是人类战胜大自然的产物,也不是某一 个至高无上的“神”的恩赐,而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无论花石 走兽、王公贵胄、平民布衣都在浩瀚的宇宙变化中经历着属于自己的喜怒哀 乐。因此,中国的古典园林体现的是“一切景物皆情语”的心灵诗意,利用 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情境。而园林的整体文化意象,是在空间上的展开 和时间上的延续中感知的。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 物,作八卦以类万物之情”,创造和发展了一套以阴阳八卦为时空布局的基 础,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有机循环观念。因此在中国园林中,庭院重深,空 间上要求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无论是天文上的斗转星移,还是地理上的山 川雨雪,或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都可以通过时空结合的象征主义,从一个 小小的古典园林设计中表达出来。在时空上的不同观念和处理方法,是中西 造园文化理念上的本质区别。 在众多的古典皇家园林中,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文化在康雍乾盛世时期的 智慧结晶。她体现了以中华民族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在处理天、地、人关系的 特殊思维,表现了东方文明在环境布建中对理想境界的最高追求,圆明园在 世界园林史上被称为“万园之园”。在山环水绕之中,她汇集了当时国内以 至世界的若干名园胜景,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 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最著名的就是“圆明园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 亲贤、九州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 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 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 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 、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镜 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以及紫碧 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因此,本书中对圆明园文化意象的解 读,是以圆明园四十余景为基础,通过对其象征含义的研究,探寻其背后的 精神内涵。 圆明园文化是东方人居环境审美的艺术,几千年来根深蒂固地根植于民 俗之中,体现出“敬天法祖”的建筑规划特色。圆明园的兴建从萌芽、诞生 、繁荣、鼎盛到被焚毁、计划重建、再被破坏,直到今日的“遗址公园”。 认识圆明园文化如果离开了世界文化发展的时代潮流,离开了几千年中国建 筑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特别是离开了中国的园林建筑文化系统,是很难看 清楚圆明园文化本质的。圆明园文化是东方儒、释、道结合的建筑文化,与 西方建筑文化分属两种学科体系、两种思维方式、两种建筑文化传统。如果 说西方的皇家园林是用艺术的形式将科学和宗教进行完美的统一,那么中国 传统的皇家园林则是体现一种人与自然和宇宙进行交流的精神产物。这种精 神信仰不能单纯地只用宗教、艺术或科学来理解。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天地之 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自然和宇宙有着一种息息相通的特殊情感,并 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自然哲学和精神信仰。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