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我们(002素直)
ISBN: 9787508645773
谈笑静,笔名扎西拉姆多多,《我们》MOOK主编,《当你途经我的盛放》、《喃喃》作者。
亲爱的小孩 三 三十三岁辞职转行,成为现在这样以记录儿童家 庭生活为主的摄影师。我总跟人说,转行得正是时候 ,一点儿不晚。过去十年里,见识过光环下的真实面 目,也看到平凡生活中微小但宝贵的闪光品质;经历 过*糟糕的状态,也收获了朋友们无私有力的支持; 自我的成长也进入了新阶段,有能力和勇气去面对困 难,又仍怀有赤子之心不断去探索。于是,我以一种 近乎无欲无求的状态,**享*在工作中,珍惜所有 拍摄的缘分,除了完成记录和创作,对我来说,*多 的收获是学习、思考和一步步找回自己。 陪伴孩子长大是家长又一次成长的机会,我在还 没有成为家长的时候,有幸通过长期接触小朋友,甚 至是从出生开始的跟拍,提早经历了这样的成长。我 喜欢在镜头后面默默地观察孩子充满好奇、渴望探索 、想独立又想在家长那里寻找安全感的动作、表情。 他们投入地挖沙,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他们拔腿 就跑,一刻不停。他们不高兴就哭,转眼间就笑,前 一秒和小伙伴抢吃的,后一秒又一起玩儿玩具。他们 特别活在当下,他们悄悄地影响了我的生活,让我越 来越可以“简单地开心”,几乎不再有纠结的事情。 **着迷的是拍孩子们早上起*的时候,三岁以下的 宝宝,睡饱了早上一醒来就会无来由地笑,那笑仿佛 是穿越了宇宙时空的*初、*赤纯的光,一瞬间,我 的心就好像被阳光暖暖地照着,充满能量;三岁以上 的宝宝,会和妈妈腻一会儿,就是不肯起,这段小时 光同样满溢着爱,此刻她们身边的我,心中总是幸福 感和安全感暴增。所以,我会很早去客户家,守候孩 子们起*的这一刻,*到孩子们的影响,在不需要工 作的*子,我起*后不再匆忙去做事情,而是慢慢地 浇花,静静地观察植物,跟它们说:“好爱你,哇, 你们好棒啊!”发自内心地说,心里美美地说。 拍摄“亲爱的小孩”,也让我有机会观察不同家 庭的儿童教育方式,引发了很多思考。这些思考可能 还不够成熟,但它们已对我产生积极作用。比如,很 多家长在学习“无条件养育”,我观察这些家庭,也 读相关的书,想到自己的童年,我们这一代,从小背 负着家长或多或少、或直白或隐藏的期许,父母常对 孩子进行评判奖惩,孩子总是会去讨好父母,这样教 育之下的我们,普遍缺乏自信,不够爱自己。当我明 白,那一年我因打碎碗而被父亲当众责骂,并不是小 小的我的错误时,我真的流泪了——三十年后的解脱 !过去做事,因为知道自己不是特别谨慎的人,常常 神经紧张怕出什么问题,其实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甚至大部分都算不上是什么问题。以往弄丢公交卡, 我也会责备自己很多天。现在,我怀着“无条件养育 ”的心情,把自己当孩子,再养育一遍,不以是否获 得别人的认可来肯定自己,原谅自己偶尔犯的糊涂, 真实又松弛地面对事情,这样去做后,身心感到通透 许多。解脱了自己的同时,也释怀了内心对父母的芥 蒂,因为明白他们待人处事、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 *到当时的社会教育和父母生活经历的影响,一代又 一代,我能做的,是对自己的**负责。 在工作中,我常和家长们交流,特别是妈妈们, 现在这一代妈妈们真的很棒、很不容易。在教育思维 上,她们认识到上一代的很多方式不可借鉴,没有现 成的经验和方法可以拿来用,她们就通过自我成长先 来打开自己,同时努力去冲破传统教育的束缚。 每个成人的生活经历都不相同,通过养育孩子而 获得的个人成长也各有不同。有的妈妈过去是女强人 ,什么都要讲效率,做妈妈后她们不得不慢下来,从 而体会到慢生活的美;有的妈妈本来很有洁癖,孩子 让她们的底线一再降低,*后发现少了对细节的过分 关注,人也少了很多焦虑;*多的改变,是妈妈们因 为养娃,开始回归厨房,对家庭来说,这真是*大的 福利,孩子吃到健康的食品,爸爸感*到*多的家庭 温暖,妈妈本人也获得了*大的满足感。长期进入家 庭拍摄,我总结出一个规律:幸福指数高的家庭,大 部分是自己在家做饭的。 到家里拍摄的儿童摄影师有很多,我拍摄的明显 特点和优势是——*大可能地尊重和还原真实,而且 越来越坚定这样的方式,真实*有价值。一个十岁男 孩的爸爸看到照片里真实记录下的他对孩子始终板起 的脸,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下决心要改变。一 位一儿一女的全职妈妈,看到照片里孩子们健康快乐 的情绪,感动地告诉我:“原本都有些麻木了,现在 心里又充满爱了。”另一位一儿一女的非全职妈妈, 在拍摄后自省说:“很久没有陪孩子们一整天了,感 到他们特别需要陪伴。”还有一次拍摄之后,我和孩 子妈妈一起反思,六岁的小姑娘对每一项安排都很抵 触,平时也是这样过**的呀,怎么就闹起了脾气… …交流中,这位妈妈通过参与拍摄发现了家里的一些 问题,比如和爸爸的沟通,以及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安 排孩子的每**。我也从中吸取教训,当孩子家长问 我拍摄要做什么准备时,过去我只说:不用任何准备 ,过普通的**,安排稍微丰富一些。现在我会郑重 地加上一条:请跟孩子商量和确认**的安排。并建 议家长,抛开拍照的事情,平时有任何安排都要让孩 子知道,和孩子有关的事,就需要得到他们的认可。 我加上这条之后,有个两岁男孩的妈妈回复说:“我 儿子才两岁,有必要吗?”我坚持请她和孩子确认, 后来男孩妈妈说:“跟儿子商量时,他真的认真又愉 快。”我想我的坚持是对的…… 特别感谢我遇到的很多家庭,他们接*我的拍摄 方式,特别是成年人,抛开社会身份、职位地位回归 到*常生活中,在镜头前和孩子相对真实地一起度过 **。拍摄中*棒的时刻,是家长投入地与孩子亲昵 、玩耍或战斗,**忘掉我的存在,我被他们感染着 ,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我是按下快门的人。 一次次拍摄也在改变和*新着我的认知。说两个 故事吧,我拍过几个双鱼座妈妈,她们普遍很晕乎, 没有严格的条条框框,有时的感觉就是“搞不定”… …呵呵,起初我心里都会暗暗想,这样也可以吗?事 实证明,不仅可以,而且特别棒,有几个我从小宝宝 开始连续跟拍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越发明 朗大方,而且**独立。于是我发现,不那么事无巨 细地养孩子,时常跟孩子示弱、发嗲,告诉他们,妈 妈好累啊,妈妈也不知道啊,你来帮帮妈妈吧……这 样**好呢!有一个家庭我拍了三次,前面两次孩子 爸爸都给我留下了不佳印象,觉得他特别不愿意参与 家庭生活,第三次拍摄时,孩子妈妈让爸爸像平时那 样跟孩子玩儿,爸爸很勉强地“配合”了一下,后来 孩子妈妈说,他平时跟儿子玩得可好了,但他就是不 会表达、不懂表现。她的话提醒了我,我们常常只根 据自己看到的某一个瞬间去判断一个人,这是**狭 隘局限的,就像经常听人跟我说谁谁家孩子特别淘气 ,谁谁家孩子特别乖……因为常和孩子们待一整天, 我相信这样说的人只是看到了孩子生活中的一个片段 。每个孩子都特别不同,同一个孩子在不同情绪状态 下也**不同。所以,不要轻易去评判孩子,同样, 也不能这样去评判任何人。 过去,我常常会去追求一种“什么”,快乐也好 ,某种深刻的情绪也罢,那时我不快乐,也觉得生活 不那么顺畅。现在,我没有特别去追求什么,但总有 一种平淡喜悦的快乐感,也常觉得有很正面的情绪。 2013 年夏天,去**阿里转山,我以很慢的步调完 成了行走。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就不要急,不和别 人比。我走得真的很慢,但我没有停过,我的身心在 感*与神山相伴的行走,我和对面来的转山人微笑, 打招呼,对视,他们坚定明亮的眼神让我感动到流泪 。我完成了我自己的转山,我是队伍里*晚一个到的 ,但满心喜悦,满满的。转山的第二天,早上四点出 发爬坡,快到山顶时,正赶上冈仁波齐的*出,在神 山面前,我喜极而泣,泣不成声,与2008 年那次转 山不同,这一次清楚感觉到,这是无来由的、单纯的 、通透的泪,心里念着:太美了太幸福了,我什么都 不求什么都不求。 **次把近十几年来自己的迷惑、失败、成长和 收获,这样真实地写出来,**的个人,但也一定有 同龄人群的共性。虽然我转行时间不算长,两年半, 但我常觉得自己已经幸福很久了,那些漫长的、失去 自我的*子,已经变成如今珍爱生活的动力和养料, 助推我慢慢找到并不断扩充自身核心的能量,不断地 成长。 请不要急,*请不要放弃。 P16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