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18.60
折扣购买: 季羡林散文(天雨曼陀罗名家散文典藏)
ISBN: 9787533938451
我生平有一桩怪事:一些孩子无缘无故地喜欢我 ,爱我;我也无缘无故地喜欢这些孩子,爱这些孩子 。如果我以糖果饼饵相诱,引得小孩子喜欢我,那是 司空见惯,平平常常,根本算不上什么“怪事”。但 是,对我来说,情况却绝对不是这样。我同这些孩子 都是偶然相遇,都是第一次见面,我语不惊人,貌不 压众,不过是普普通通,不修边幅,常常被人误认为 是学校的老工人。这样一个人而能引起天真无邪、毫 无功利目的、两三岁以至十一二岁的孩子的欢心,其 中道理,我解释不通,我相信,也没有别人能解释通 ,包括赞天地之化育的哲学家们在内。 我说:这是一桩“怪事”,不是恰如其分吗?不 说它是“怪事”,又能说它是什么呢? 大约在五十年代,当时老祖和德华还没有搬到北 京来。我暑假回济南探亲。我的家在南关佛山街。我 们家住西屋和北屋,南屋住的是一家姓田的木匠。他 有一儿二女,小女儿名叫华子,我们把这个小名又进 一步变为爱称:“华华儿。”她大概只有两岁,路走 不稳,走起来晃晃荡荡,两条小腿十分吃力,话也说 不全。按辈分,她应该叫我“大爷”;但是华华还发 不出两个字的音,她把“大爷”简化为“爷”。一见 了我,就摇摇晃晃,跑了过来,满嘴“爷”、“爷” 不停地喊着。走到我跟前,一下子抱住了我的腿,仿 佛有无限的乐趣。她妈喊她,她置之不理,勉强抱走 ,她就哭着奋力挣脱。有时候,我在北屋睡午觉,只 觉得周围鸦雀无声,阒静幽雅。“北堂夏睡足”,一 枕黄粱,猛一睁眼:一个小东西站在我的身旁,大气 不出。一见我醒来,立即“爷”、“爷”叫个不停, 不知道她已经等了多久了。我此时真是万感集心,连 忙抱起小东西,连声叫着“华华儿”。有一次我出门 办事,回来走到大门口,华华妈正把她抱在怀里,她 说,她想试一试华华,看她怎么办。然而奇迹出现了 :华华一看到我,立即用惊人的力量,从妈妈怀里挣 脱出来,举起小手,要我抱她。她妈妈说,她早就想 到有这种可能,但却没有想到华华挣脱的力量竟是这 样惊人地大。大家都大笑不止,然而我却在笑中想流 眼泪。有一年,老祖和德华来京小住,后来听同院的 人说,在上着锁的西屋门前,天天有两个小动物在那 里蹲守:一个是一只猫,一个是已经长到三四岁的华 华。“可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华华大概还不知 道什么北京,不知道什么别离。天天去蹲守,她那天 真稚嫩的心灵里,不知是什么滋味,望眼欲穿而不见 伊人。她的失望,她的寂寞,大概她自己也说不出, 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了。 上面是华华的故事,下面再讲吴双的故事。 八十年代的某一年,我应邀赴上海外国语大学去 访问。我的学生吴永年教授十分热『青地招待我。学 校领导陪我参观,永年带了他的妻子和女儿吴双来见 我。吴双大概有六七岁光景,是一个秀美、文静、活 泼、伶俐的小女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最初她还有 点腼腆,叫了一声“爷爷”以后,低下头,不敢看我 。但是,我们在校园中走了没有多久。她悄悄地走过 来,挽住我的右臂,扶我走路,一直偎依在我的身旁 ,她爸爸妈妈都有点吃惊,有点不理解。我当然更是 吃惊,更是不理解。一直等到我们参观完了图书馆和 许多大楼,吴双总是寸步不离地挽住我的右臂,到我 们不得不离开学校,不得不同吴双和她爸爸妈妈分手 时。吴双眼睛中流露出依恋又颇有一点凄凉的眼神。 从此,我们就结成了相差六七十岁的忘年交。她用幼 稚但却认真秀美的小字写信给我。我给永年写信,也 总忘不了吴双。我始终不知道,我有什么地方值得这 样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眷恋? 上面是吴双的故事,现在轮到未未了。未未是一 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姓贾。爸爸是延边大学出版社的 社长,学国文出身,刚强,正直,干练,是一个决不 会阿谀奉承的硬汉子。母亲王文宏,延边大学中文系 副教授,性格与丈夫迥乎不同,多愁,善感,温柔, 淳朴,感情充沛,用我的话来说,就是:感情超过了 需要。她不相信天底下还有坏人,她是个才女,写诗 ,写小说,在延边地区颇有点名气,研究的专行是美 学、文艺理论与禅学,是一个极有前途的女青年学者 。十年前,我在北大通过刘烜教授的介绍,认识了她 。去年秋季她又以访问学者的名义重返北大,算是投 到了我的门下。一年以来,学习十分勤奋。我对美学 和禅学。虽然也看过一些书,并且有些想法和看法, 写成了文章,但实际上是“野狐谈禅”,成不了正道 的。蒙她不弃,从我受学,使得我经常觳觫不安,如 芒刺在背。也许我那一些内行人决不会说的石破天惊 的奇谈怪论,对她有了点用处?连这一点我也是没有 自信的。 由于她母亲在北大学习,未未曾于寒假时来北大 一次,她父亲也陪来了。第一次见面,我发现未未同 别的年龄差不多的女孩不一样。面貌秀美。逗人喜爱 ;但却有点苍白。个子不矮,但却有点弱不禁风。不 大说话,说话也是慢声细语。文宏说她是娇生惯养惯 了,有点自我撒娇。但我看不像。总之,第一次见面 ,这个东北长白山下来的小女孩,对我成了个谜。我 约了几位朋友,请她全家吃饭。吃饭的时候,她依然 是少言寡语。但是,等到出门步行回北大的时候,却 出现了出我意料的事情。我身居师座,兼又老迈,文 宏便从左边扶住我的左臂搀扶着我。说老实话,我虽 老态龙钟,但却还不到非让人搀扶不行的地步;文宏 这一番心意我却不能拒绝,索性倚老卖老,任她搀扶 ,倘若再递给我一个龙头拐杖,那就很有点旧戏台上 余太君或者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派头了。然而,正当我 在心中暗暗觉得好笑的时候,未未却一步抢上前来, 抓住了我的右臂来搀扶住我,并且示意她母亲放松抓 我左臂的手,仿佛搀扶我是她的专利,不许别人插手 。她这一举动,我确实没有想到。然而,事情既然发 生——由它去吧! 过了不久,未未就回到了延吉。适逢今年是我八 十五岁生日。文宏在北大虽已结业,却专门留下来为 我祝寿。她把丈夫和女儿都请到北京来,同一些在我 身边工作了多年的朋友,为我设寿宴。最后一天,出 于玉洁的建议,我们一起共有十六人之多,来到了圆 明园。圆明园我早就熟悉,六七十年前,当我还在清 华大学读书的时候,晚饭后,常常同几个同学步行到 圆明园来散步。此时圆明园已破落不堪,满园野草丛 生,狐鼠出没,“西风残照,清家废宫”,我指的是 西洋楼遗址。当年何等辉煌,而今只剩下几个汉白玉 雕成的古希腊式的宫门,也都已残缺不全。“牧童打 碎了龙碑帽”,虽然不见得真有牧童,然而情景之凄 凉、寂寞,恐怕与当年的明故宫也差不多了。我们当 时还都很年轻,不大容易发思古之幽情,不过爱其地 方幽静,来散散步而已。 P2-5 <p>由季 羡林所著,《季羡林散文(天雨曼陀罗名家散文典藏) 》属语言学家季羡林的散文选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