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72.00
折扣价: 44.70
折扣购买: 绅士肖像(毛姆短篇小说全集)(精)
ISBN: 9787559829580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W.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短篇小说大师。一度从医,后转而致力于写作,作品继承了英国现实主义的传统,常以冷静、讽刺乃至怜悯的态度审视人生,幽默犀利,基调超然。马尔克斯将毛姆列为最钟爱的作者之一。奥威尔称毛姆是“影响我最大的现代作家,我深深地钦佩他摒除虚饰讲述故事的能力”。007之父伊恩·弗莱明称其特工系列作品深受毛姆的启发。 作品包括多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戏剧、游记、散文、文艺评论和回忆录。1947年毛姆设立了毛姆文学奖,颁发给35岁以下的青年作家,奖金用于资助获奖者在国外旅行。1954年,毛姆被授予大英帝国“荣誉侍从”称号,成为皇家文学会会员。1965年逝世于法国里维埃拉。
《绅士肖像:毛姆短篇小说全集4》原序 我把其余那些发生在马来亚的故事放在了这最后一卷。写作时间都离“二战”还很远,应该让读者知晓,其中描绘的生活已经不复存在了。我刚去的时候,那些白人男子和他们太太过的日子,和之前大概二十五年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每五年可以回一次英国,除此之外,每年还有寥寥几个礼拜的假期。要是住的地方气候太难熬,他们就在不远处找一个山上的驻地,那里有清新的空气;不管是不是政府派去的,总之有些地方一连好几个星期见不到另一个白人,他们就赶去新加坡见一见同类。若是驻地离海远一些,比如在婆罗洲岛的内陆,收到的《泰晤士报》都是六个星期之前的,新加坡的报纸也要运气好才能半个月之内读到。 有了飞机,什么都变了。即使是战前,能负担机票的人也可以趁着短假回国。报纸、杂志、周末画报,刚印出来已经到了手上。过去住在沙捞越 或是雪兰莪的人不做他想,心里清楚拿退休金之前,自己一辈子就在这里了;英格兰太遥远,即使隔了很久回去一趟,也一次比一次陌生;因为人生大半时间都花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真正的家和亲密的友伴,也都在这里。但通讯变得迅捷之后,这片土地却永远疏离了,它不再是个长久的家园,只是情势所迫,不得不在此暂居而已。与故国的纽带,从前不知不觉间会被松开,有时甚至是斩断,但现在却始终牢固。英格兰,可以说,就在前方拐角处。他们不再觉得自己被隔绝了,于是看待一切的方式也随之改变。 我写的这些国家,当时没有战乱。其中的某些民族,马来人、迪雅克人、中国人,或许对英国统治心中不平,但表面上我看不出来。英国人的统治给了他们公正,提供了医院和学校,也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工商业。这里的犯罪不比其他任何地方更多。一个手无寸铁的人可以从马来联邦 一头晃荡到另一头,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唯一的问题就是橡胶的价格太低了。 另一点我也要提一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大部分算是悲剧人物,但读者千万不要推断我写的情节在当地是司空见惯之事。那些工作的年头基本都在马来亚度过的公务员、种植园主、买卖人,他们都很平凡,也像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对人生的境遇大致感到满足。他们领钱干自己该干的活,大致都很称职。他们和大部分夫妇一样,大致喜欢自己的配偶。他们过着日复一日、庸庸碌碌的生活,有时候为了换换心情,会去打猎,但惯例是一天工作结束之后,如果有对手就打一会儿网球,如果附近有俱乐部,日落时就去喝点小酒,打几盘桥牌。他们有自己的小争执、小妒忌、小调情、小喜庆;他们都是良善、体面的普通人。 我尊重甚至仰慕这样的人,但我写小说写的不是他们,我写那些个性中有些古怪的人,想象他们做出一些我能用来创作的事,我也会写那些因为意外陷入到怪异局面中的人,意外可能是内在的变化,可能是外在的变化,但我必须重申,这样的事是极为罕见的。 ★ 在短篇小说领域,毛姆是当之无愧的大师,写下了“英语文学中蕞好的短篇故事”(安东尼·伯吉斯)——毛姆的短篇小说以精湛的技巧和超越时代的洞察赢得了无数读者,成为一种全球现象。阅读毛姆永远不会过时,因为他就坐在我们之中。 ★ 中文版“毛姆短篇小说全集”(定本全四卷)初次完整亮相,青年作家、翻译家陈以侃担纲独译、历时六年完成的口碑译本——全集第1卷《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2016)入围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文学翻译”、豆瓣“年度最佳短篇小说集”;第2卷《人性的因素》入选豆瓣“2018年最令人期待新书”和“最受关注图书”;第3卷《英国特工阿申登》被誉为“现代间谍小说鼻祖”;本书《绅士肖像》为第4卷,短篇全集至此完整面世。 ★ 评论界与资深“毛迷”力荐的口碑译本,在汉语中再现毛姆的娴熟狡黠与阅读快感——“陈以侃对毛姆短篇小说的翻译,是一次重新的开掘。他对毛姆的喜爱,适度的距离感,以及在二者之间川流的严谨的语言能力,别开生面,带领读者进入正视毛姆短篇小说的机锋与魅力的通道中去。”(第二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 ★“这个我们最世故的小说家,着迷的却是那些抛弃世界的人”——毛姆的短篇故事犹如与一位世事洞明的长者闲谈对晤,其内核却是一个永远离经叛道的文青,听从内心的召唤,向往着更为纯粹的文艺生命。“给毛姆半页的时间,你就已经进入那个故事,不想离开”(陈以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