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社科文献
原售价: 118.00
折扣价: 75.60
折扣购买: 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美国在中国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精)
ISBN: 9787520130141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并非仅导因于卢沟桥 局部地区的军事冲突。它其实导源于一些极为复杂 的背景,其中包括国际局势的剧变和中国在1930年 代政治局势的持续动荡。 1931年九一八事变意味着日本对华政策的重大 转折。它象征着日本完全无视美国所倡导的“门户 开放”政策,正面挑战西方国家在中国为保持其复 杂而又充满矛盾的利益所做的协调和努力。经由九 一八事变,日本明确表示意图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 独霸地位,然后试图逐步推展至华北和蒙古。为此 ,日本向世界高调宣示它和中国具有特殊关系,而 且对东亚的和平安定负有特殊责任,不容西方列强 插足。为了在武力上能够和西方国家一争高下,日 本首先要求在海军军备上和西方国家获得平等待遇 。当日本此项要求遭到拒绝时,它立即单方面退出 1936年签订的伦敦裁军公约,以便能够摆脱在亚洲 地区发展受到的限制。当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行 为受到国际谴责时,又不惜悍然退出国际联盟。 当然,此时欧洲局势的变化也间接帮助了日本 展开新一轮的扩张行为。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 的崛起和结盟,彻底动摇了西方国家在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所设计的和平稳定体系。希特勒的崛起,德 国退出国际联盟(1933)和重整军备(1935),意 大利侵占阿比西尼亚(1935),德意两国联手干预 西班牙内战(1936),这一连串发展都对英国和法 国构成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使它们更不敢阻挡日本 在亚洲的扩张行为。 而此时世界上另外两大强国——苏联和美国在 面对这些危机时又各有自己的盘算。尽管苏联为欧 亚两大洲的局势感到忧心忡忡,但是仍然认为最佳 对策是避免和日本及德国产生冲突。苏联此种心态 在1936年德、日、意三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之后 ,益形显著。苏联政府的如意算盘,是让中国单独 承受日本侵略的苦果,以帮助自己避开日本扩张的 锋芒。 相对而言,美国政府在初期对于欧洲局势的变 化并未高度警惕,对于亚洲局势更是认为事不关己 。当时美国社会的孤立情绪高涨,很少人有兴致插 足欧洲事务,更不愿意为了中国而开罪日本。更有 进者,当时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力相当薄弱,而 它和日本的商业关系又大大超过和中国的商务往来 ,因此就实际利益而言,也无意为中国打抱不平。 果不其然,面对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和此后的侵华事 件,美国政府的反应最多只是发表谴责宣言和拒绝 承认日本行为的合法性,但是从来没有向中国做出 任何实质协助的承诺,更不必说帮助中国去积极抵 抗日本了。 然而就中国本身而言,尽管国际环境对中国从 事大规模作战不利,但其国内情况却使它急速走上 抗日的道路。最主要的原因是“满洲国”事件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