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百花文艺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我的读写四十年(精)
ISBN: 9787530675625
我有幸在这样一个时代巨变的转折之际,从内 地一个县城,从社会经验肤浅、见识狭窄、知识贫 乏的旧我,走进了一个让人眼花缭乱、充满新奇与 吸引力的校园,拥有了一个永远值得留恋的班级。 一九七八年秋天,一次我与同窗陈思和闲谈, 我们发现双方都对巴金的作品有兴趣,遂产生合作 研究巴金的念头。陈思和虽比我只大两岁,但在进 校之前,他已在图书馆工作数年,且有文艺评论的 写作经验,有理论深度,擅长思辨。而我,虽二十 有一,但自儿时起从未接*过好的教育,在名著阅 读、写作训练诸方面,尤其显得幼稚与肤浅。当时 自己*大的本钱,不过是好奇、热情、大胆。我丝 毫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先天性知识欠缺,竟然毫不迟 疑地决定与他一起研究巴金——当时**陌生、非 常棘手的一个课题。 现在想来,把巴金确定为*初研究对象,的确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首先,巴金是“五四运动”的 “产儿”,从无**主义运动的理论家和活跃分子 ,到成为**的文学家、出版家,其丰富性、复杂 性,值得系统研究。这促使我们一开始就必须尽可 能把视野拓展,从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的多角 度来阅读,来搜集资料,来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与理解。其次。巴金在经历“**”磨难后,重新 拿起笔,发表《随想录》文章,开始以反思历史与 关注现实的特点与新时代同行,他强调独立思考, 倡导“说真话”,深刻自我忏悔,这为我们的关注 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话题,使我们可以不限于故纸堆 式的研究,而与现实有了直接关联。陈思和后来尝 试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打通,提出“新文学整体 观”的思路,并把当代文学创作也作为重要研究对 象:我后来从巴金研究,延伸到撰写与他同时代的 其他作家的传记,以及研究相关文化史的专题;各 自取向虽不同,但与我们的*初选择,有着必然联 系和内在发展逻辑。 幸运的是,在刚刚确定合作研究巴金之际,我 们便结识了贾植芳先生。贾先生在一九五五年被打 成“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骨干分子”,此时还未 平反,但结束了在印刷厂的劳动,临时回到中文系 资料室工作。 中文系在校园西南角一幢三层旧楼。楼房多年 失修,木楼梯和地板走起来总是嘎吱嘎吱作响。楼 道里光线昏暗,但走进资料室,并不宽敞的空间, 却令人豁然开朗,仿佛另外一个天地。资料室分两 部分,外面是阅览室,摆放着各种报纸杂志;里面 则是一排排书架,书籍按照不同门类摆放。**, 我走进里面寻找图书,看到里面一个角落的书桌前 ,坐着一个矮小精瘦小老头。有人喊他“贾老师” ,有人喊他“贾先生”。我找到书,走到他的身边 ,与他打招呼,寒暄了几句,具体说了些什么,已 记不清楚了。从那时起,我就喊他“贾先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