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译文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50
折扣购买: 三四郎(精)
ISBN: 9787532773725
夏目漱石(1867-1916),*本近代作家,本名夏目金之助,生于东京的一个小吏家庭。夏目漱石在*本近代文学**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他提携。他-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
蒙陇中睁眼一看,那女子不知何时已与邻座的老 大爷攀谈起来。这位老大爷正是前两站上车的那个乡 下人,他是在火车行将起动之时嚷嚷着跳进来的,上 车后就把上身脱得精光,背上灸痕累累,所以给三四 郎留下了颇深的印象。三四郎很留神地观察过老大爷 ,直到他擦过汗,穿上衣服,在女子的旁边就座。 这女子是从京都上车的旅客,与三四郎同乘一节 车厢。她上车时就引起了三四郎的注意。**个印象 是肤色黝黑。三四郎从九州换乘山阳线,随着火车渐 渐向京都、大阪靠近,他看到女人们的肤色也在渐渐 白起来,不禁感到了一种远离故乡的轻愁。所以这女 子走进车厢来的时候,三四郎不由得产生一种有了异 性朋友的心情。这女子的肤色应属于九州肤色。 这肤色与三轮田的阿光相同。直到离开故乡为止 ,阿光总还是个叫人嫌烦的女人,能够离开她真是谢 天谢地。可是现在看来,像阿光那样的人还是很不错 的呀。 不过从长相来说,这女子要端正得多。嘴巴紧抿 ,目光明亮,前额不像阿光那样宽,反正给人的感* 很不坏。所以三四郎大概每过五分钟就抬眼朝这女子 望望,他的目光也就不时与她的视线相遇。在老大爷 坐到她旁边的时候,三四郎特别仔细而且尽量长久地 端详过她。当时这女子嫣然一笑,说着“哦,请坐” ,就给老大爷让座。不一会儿,三四郎感到困了,便 躺着休息。 看来,老大爷与女子是在三四郎躺下休息的那段 时间里开始攀谈起来并交上了朋友的。三四郎睁着眼 睛默默地听他俩谈话。女子说道: “京都的儿童玩具毕竟要比广岛的好而且便宜。 我在京都有点儿事下车,顺便在蛸药师。附近买了玩 具。好久没回故乡了,这次回去见见孩子,的确是很 高兴的事儿。不过,我是因为丈夫的汇款中断而不得 已才回娘家的,所以心里很不踏实。丈夫在吴市。替 海*做了很多年的工,战争期间。去了旅顺。战争结 束后回来过一次,没住多久,说是那边能赚钱,又离 家去大连干活了。起先还有信来,每个月的汇款也准 时寄到,很不错。但是这半年来,音讯全无,钱也不 寄来了。我知道他本性忠厚,所以比较放心。不过, 我没法老是这么闲等下去呀!无法可想,我打算回家 乡去,等丈夫有了确切的消息再说。” 老大爷大概既不知道蛸药师,对玩具也没有兴趣 ,所以起先只是一味地“嗯、嗯”答着腔,但是听到 旅顺的情况以后,一下子冒出了同情感,说道:“这 真是太可怜了。”他不住地安慰女子,告诉她说,他 自己的儿子也在战争期间被征入伍而终于死在战场上 了,他不明白战争究竟是为了什么?要是战争能给人 带来些什么好处倒也罢了,可是宝贝儿子被杀,物价 直往上涨,还有比这*蠢的事吗!世道太平,何须离 乡背井去赚钱?这都是战争造成的!不管怎么说,要 有信心,这一点很重要,他一定活着,在工作,再稍 稍等候一下,他肯定会回来的。没一会儿,火车到站 停了下来,老人向女子招呼了一句“那么,请多保重 啦”,就挺精神地下车走了。 继老大爷之后,有三四个人下了车,但是上车的 乘客却只有一个。本来就比较空的车厢马上变得冷冷 清清。也许是天黑了的缘故吧,铁路员工一个接一个 地踩着车顶,把点着的洋灯从上面插进车厢。三四郎 好像这才想起来似的,吃起在前面一站买的盒饭。 火车起动后两分钟左右,那女子轻快地站起来, 从三四郎旁边穿过,直朝车厢外走去。这时,女子那 衣带的颜色方始映入三四郎的眼帘。三四郎啃着煎蒸 香鱼的鱼头,目送着女子的背影。他嘴里在大嚼,心 里在想:她是去上厕所呀。 不一会儿,女子回来了。这次是迎面相见。三四 郎那盒里的饭这时已将吃完,他脸朝下用筷子使劲扒 拉了两三口饭,可是觉得女子好像没有回原来的席位 。“莫非……”三四郎这么思忖着,抬眼一看,女子 果然是正面而立。不过,就在三四郎抬眼的同时,女 子起步了,她从三四郎旁边通过,在应该返回自己座 位的地方稍稍向前走了走,然后侧过身子,从窗里探 出脑袋默默地眺望着。三四郎看到女子的鬓发在迎面 刮来的大风中飘拂。这时候,三四郎将吃空了的纸饭 盒用力抛出窗外。女子的窗口和三四郎的窗口相邻, 中间只隔着一个座席。看到逆风抛出去的纸盒盖子在 空中闪着白色往回飞舞,三四郎感到自己的举动太有 失检点,不禁朝女子望望。不巧女子的脸正探出在列 车的窗外。但是女子已慢慢地缩回脑袋,用花手绢轻 轻地擦起前额来。三四郎心想:不管怎么说,表示一 下歉意总没错。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