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民俗文化/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桂林民俗文化/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作者: 编者:唐织辉//李天雪|责编:邹湘侨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8.30
折扣购买: 桂林民俗文化/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ISBN: 978755981237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社会 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 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生产劳 动是一切民俗产生的根源 ,也是民俗文化最基本的 内容。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使得桂林人能够采取多种 多样的生产劳动方式来满 足自身的需要,在促进区 域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孕育 出了丰富的生产民俗。这 些生产民俗,既反映了过 去人们在生产力低下时的 几分无奈,也显露了桂林 人的聪明智慧,既有他们 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积 累下来的点滴经验,也有 他们对丰收的期盼。 试犁喊寨尝新米—农业 生产民俗 桂林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很适于农作物生长。 桂林的自然土壤以红壤 、黄壤分布最为广泛,土 层较厚,50厘米以上的厚 层、中层土占80%左右, 土质肥沃。丘陵地区的土 壤呈微酸或中性,有利于 柑橙、沙田柚等果树的生 长。 整个桂林市属于低纬度 地区,是中亚热带湿润季 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 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 基本同期,气候条件十分 优越。 因此早在商周时期,桂 林的居民就开始进行农业 生产。1971年以来,桂林 不断有商周青铜器及其遗 址被发现,这表明当时的 桂林就已经拥有了相当发 达的农业。桂林人勤事农 耕,为了教育后人不误农 时,当地人编了一首名为 《出黄金》的童谣:“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