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青年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5.20
折扣购买: 过眼年华动人幽意(从萧红到叶嘉莹)
ISBN: 9787515360133
新人物的新式结婚 1921年6月初,胡适接 到赵元任(1892-1982)的电 话,问次日能否去小雅宝 胡同跟他和杨步伟(韵卿)、 朱徵小姐共进晚餐。赵元 任一向爱到胡适家中长谈 音韵学之类,那是他们在 康奈尔大学留学时就有的 习惯。但胡适已经注意到 ,老朋友因为跟杨步伟密 切往来,往他家跑得不那 么勤了。 胡适多少猜到了是怎么 回事,为了有备无患,第 二天就带去一本自己注解 的《红楼梦》,像礼物一 样精美地包装起来。可是 ,万一猜错了怎么办呢? 他又在外面另外包装了一 层普通纸张。胡适的细腻 周到,由此可见一斑。 那一带餐馆较少,虽然 家有厨师,杨步伟还是自 己做了四碟四碗家常菜。 胡适回忆:“茶后,元任取 出他手写的一张文件,说 要是朱大夫和我愿签名作 证,他和韵卿将极感荣幸 。赵元任和杨步伟便这样 结了婚。我是送给他俩礼 物的第一人。”当时新郎29 岁,新娘32岁。 这对新婚夫妇起初的设 想还更简单呢,连这点手 续都要省略,打算只给亲 友寄一张通知单以及他们 在中央公园的合影。结果 赵元任被老友任鸿隽劝阻 ,说成熟的人当然不妨这 样,但要“防着不懂事的年 轻人学着瞎闹”,所以至少 应该找两个证人签字,贴 四毛钱的印花税,以示合 法。 赵元任夫妇寄给亲友的 通知书上说:两人已于 1921年6月1日在北京自主 结婚,“告诉诸位,因为要 破除近来新旧界中俗陋的 虚文和无为的繁费的习气” ,所以他们申明,除底下 两个例外,贺礼一概不收 。这两个例外是:“抽象的 好意,例如表示于书信、 诗文或音乐等,由送礼人 自创的非物质的贺礼”或“由 各位用自己的名义捐款给 中国科学社”。他们执行得 太彻底,连赵元任姑母家 送的鲜花篮都退回去了, 气得对方有几年跟他们断 绝往来。 胡适证婚的当晚,便将 消息通报给了一直在打探 此事的《晨报》。第二天 ,《晨报》用特大号标题 刊出《新人物的新式结婚 》。如此新颖脱俗的结婚 仪式,轰动一时。 两位“新人物”当然是自 由恋爱。据杨步伟《一个 女人的自传》讲述,1919 年,她与留日同学李贯中 在北京前门内绒线胡同开 办森仁医院,只设产科和 儿科,两人分任正副院长 。病人络绎不绝,大部分 是政府各部人员与家眷。 当时除了教会医院,女医 生很稀少,以至于有好奇 者花一元钱挂号就为来看 稀奇。 第二年,杨步伟计划扩 充医院并开办护士学校, 卸任总统黎元洪是她生父 的结拜兄弟,已决定给予 资金、人事等方面资助。 正在她紧锣密鼓筹备时, 赵元任出现了。 1920年9月18日,赵元 任的表嫂(也是表姐)冯织文 与杨步伟等人聚餐,刚刚 留美归来的清华大学教员 赵元任恰巧进城,也受邀 到场。赵元任话不多,杨 步伟记得他“说了几次笑话 ,都没说出太多意思来, 可是总是笑眯眯的”。 从第二天开始,赵元任 经常与表嫂去森仁医院, 大家一起聊天吃饭逛公园 ,他给她们照相,替她们 剥一大堆糖炒栗子。有一 天他独自赶来,说以后不 能常来了。第二天却又走 进院子里,不知怎么一脚 将一盆菊花踢翻,花盆也 踢破了,嘴里还念念有词 :“说不来了,又来了。”后 来,他每年赔杨步伟两盆 菊花,年年不断。 李贯中对赵元任很上心 ,她变得更娇弱多病,不 思工作,甚至躺在床上见 客。杨步伟相当不以为然 :传统闺秀常以多愁多病 为“美而雅”,有的新式女子 回国后,往往也回归旧俗 ,“因此她们就不三不四地 装起来了,岂不知生在这 个二十世纪的人要讲究进 取的精神的”。 杨步伟说,自己开始尽 量回避,让赵元任与李贯 中单独相处,也探了李的 口气,她当然乐意。“我们 两个人暗中这样进行,谁 知那位赵先生暗中正在反 着进行呢!”9月27日,森 仁医院成立周年的庆典, 有200多位客人光临,熊希 龄夫人简短讲话之后,赵 元任突然站上凳子“大演他 的方言把戏”,学外国人说 有口音的中国话,把客人 逗得哄堂大笑,接着又唱 了一首英文歌。他为她们 凑趣,相当卖力。 著名英国哲学家罗素来 中国讲学,赵元任担任翻 译,先陪罗素去杭州、长 沙等地讲演,一路上常给 两位女医生发明信片、寄 风景相片。李小姐说这位 小器先生,都不肯花两张 邮票。回到北京后,他天 天给她俩打电话。恰逢美 国哲学家杜威也在中国讲 学,胡适担任翻译。有一 天大伙去听罗素的讲演, 有人说比较起来胡适翻译 得更好,杨步伟脱口而出 :一则罗素的题目更难, 二则翻译者在国外待了多 年刚回来,自然不可能那 么流畅。以后她就被人打 趣:难怪你当初那么庇护 赵元任。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