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5.80
折扣购买: 菊与刀(精装插图本)(精)
ISBN: 9787201084107
每种文化传统都有它关于战争的惯例,尽管西欧 各国各有特点,但也有他们的共性。因为这些国家的 文化同根同源,包括战争在内。所以西欧的战争中, 很多情况是可以预知的,例如,战前动员士兵全力以 赴,局部失败时如何坚定信心,战死者比例达到多少 就该投降,还有战俘的待遇等等。 通过了解日本与西方在战争惯例上的差异,我们 可以明白他们的人生观以及对人应负的责任的看法。 我们的目的是对日本的文化及行为进行系统的研究, 去解答他们的行为所反映出得与其性格有关的许多问 题。至于那些不符合我们信条的东西是否具有军事意 义,我们不必去管。 日本对战争正义性的界定与美国恰恰相反,衡量 国际形势的出发点与我们也不同。美国认为战争的起 因是,日本、意大利、德意志三国非法冒犯并破坏了 国际和平,他们无视了一条国际惯例,即“自己生存 ,也让别人生存”,侵犯了国际上对自由企业“开放 门户”的准则。他们不管是占领满洲国、埃塞俄比亚 还是波兰,都已经证明,他们推行的是压迫弱小的邪 恶政策。日本发动战争的理由很特别,他们要结束世 界上这种“自立为王”的无政府状态,为建立等级秩 序而奋斗。当然,这一秩序只能由日本来主导,因为 只有日本真正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度,在国内 平定了叛乱,实现了和平统一,建立了交通、电力、 钢铁产业,可见“各就其位”是非常必要的。另外, 据官方公布数据来看,99.5%的日本青少年都在公 立学校里接受义务教育。根据日本等级秩序的理论, “大东亚”诸国是同一种族,因此,它应该扶持拖后 腿的小兄弟——中国,然后逐步将美国、英国、俄国 从“大东亚”区域中驱逐出去,让他们“各回各家” 。各国只有在国际等级链条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各司 其职,才能形成统一和谐的世界。在下一章,我们将 探讨这种广受好评的等级制在日本文化中的含义。“ 大东亚”其实是日本民族幻想出来的,最符合国民口 味,但是其最大的不幸就在于,那些被侵占的国家并 不认同这一理想。尽管如此,日本在战败后仍然不承 认“大东亚”这一理想是不道德的。就连那些在外交 上最具弱势的日本战俘,也很少责难日本对亚洲大陆 和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心怀不轨。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 时间里,日本肯定不会轻易抛弃一些固有的态度,特 别是对等级制的信仰和依赖。虽然这一点与热爱平等 的美国人截然不同,但我们还是要了解等级制对日本 的含义,以及它的好处究竟在哪里。 日本人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精神上,他们叫嚷着 日本必胜,精神必将战胜物质。他们说:“我们早就 知道,美国确实是个大国,军备力量确实优越,但这 算得了什么,我们根本没有把这些放在眼里。”我们 还可以从他们的一家发行量很高的报纸一《每日新闻 》上读到这样一段话:“敌人有丰富的资源,但是却 不是这次战争创造的,我们要是害怕这些数字,当初 就不会开战了。” 不管是日本打胜仗还是我们打胜仗,日本的政治 家、领袖以及军人们都反复申明:“这不是一场军备 上的较量,而是日本人的精神与美国人的物质之间的 较量。毫无疑问,这场较量,胜利必将属于日本。” 但这一信条却成了塞班、硫黄岛溃败时的托辞,虽然 它并不是专门为失败而准备的。早在偷袭珍珠港以前 ,它就已经深入人心。在日军夸耀胜利的那几个月, 它更是充当了冲锋的号角。日本前陆军大臣、狂热的 军国主义者荒木大将,曾在20世纪30年代的一本小册 子《告日本国民书》中写道,日本的“天授使命”在 于“弘扬皇道于四海,力量悬殊不足忧,船坚炮利不 足惧”。 日本与西方的差别并不是它不关心物质军备,事 实上,像其他备战国家一样,日本也心存忧虑。在整 个20世纪30年代,日本国民总收入的一大部分都用于 军备,到了偷袭珍珠港的那年,国民收入将近一半用 在了陆海军的军备上,而且这一比例还在急剧上升, 而民用支出却只占总支出额的17%。但是,日本人认 为物质并不重要,“船坚炮利”就像代表武士道德品 质的佩刀一样,只不过是“日本精神”的表面象征而 已。 美国一贯注重强大的实力,日本则一贯重视精神 。他们说,精神就是一切,可以永恒;物质虽不可少 ,却是次要的,转瞬即逝。所以日本虽然也像美国一 样开展增产运动,但这项运动却是基于他们的这一独 特认知。日本的广播电台经常播放:“物质资源有限 ,终将覆灭,这是永恒的真理。”这种对精神的信赖 也鲜明地反映在他们的战术手册中:“以吾等之训练 以抗敌军之众,以吾等之血肉以抗敌军之固。”这句 口号并非是为这次战争而特意制定的,而是他们的传 统,他们的军队手册第一页始终都印着“必读必胜” 四个大字。日本那支著名的“神风突击队”,就是精 神战胜物质的活生生的例子。他们的飞行员会驾着飞 机向我们的军舰做自杀式袭击,以此来表达对物质的 蔑视。突击队命名为“神风”,是因为公元13世纪, 成吉思汗攻打日本时,船队遇飓风而遭覆灭,这次“ 神风”拯救了日本。P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