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三国:文物里的魏蜀吴新图景

寻踪三国:文物里的魏蜀吴新图景
作者: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2.80
折扣购买: 寻踪三国:文物里的魏蜀吴新图景
ISBN: 9787521721287

作者简介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以世界艺术为收藏、展示、研究对象的公益性国家文化事业机构。它以传播世界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普及艺术教育、服务大众需求为宗旨,以各国博物馆、艺术馆、学校等文化教育机构为合作伙伴,致力于建设各文明的交流平台和世界艺术的展示窗口。

内容简介

摇钱树是东汉至三国时期十分流行的随葬品,目前考古发现的摇钱树近两百例,主要分布于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及周边的甘肃、青海等地。从出土情况来看,摇钱树的墓主人多为普通官吏和有财力的豪强,除了汉人还有一些汉化的羌人,并没有严格的身份等级限制。根据四川简阳出土的东汉画像石棺上的榜题,摇钱树在汉代或被称作“柱铢”。20世纪40年代,冯汉骥先生根据四川彭山崖墓出土的此类器物的形态,将其定名为“摇钱树”。 摇钱树通常由树座和树身两部分组成,树座为陶质、石质、木质,树身多为铜质(也有少部分为铁质)。树座根据形态可分为山形座、神兽座等,或造仙山之境,或展现天禄、辟邪、玉兔等神兽风姿。树身上除了饰有大量方孔圆钱之外,还常出现西王母与羽人、三足鸟、九尾狐、玉兔、蟾蜍等神仙人物和灵禽异兽的组合,这类图式也常见于汉代陵墓石刻。传说西王母居于昆仑,掌管着长生不死药,在民间的推崇下西王母逐渐成为全能的神灵,摇钱树上频繁出现其形象,是汉代神仙思想的有力体现。 摇钱树作为明器随墓主人下葬,在当时被认为能引导墓主人的魂魄升往不死仙境,并庇佑子孙后代永葆平安富贵。财富崇拜与永生思想共同构筑了摇钱树的信仰体系,汉代人对于财富和不死的双重追求在摇钱树上得到了微妙的结合。另有部分出土的摇钱树,于树座、树干上塑有佛教造像,陕西城固东汉砖墓出土的摇钱树甚至在顶枝上也铸有佛像,取代了西王母的位置。学者认为这是佛教在中国西南地区传播的实物遗存。值得注意的是,佛教初传时人们认为佛陀也是仙界众神之一,这便造就了摇钱树上佛陀与西王母等本土神仙并置的“仙佛模式”。 1.中日专家历时三年,遍访十几个省市的四十余家文博单位,中国对外文物交流中心等联合策划,中国 社会 科 学 院考古研究所、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等学术支持;2.200件珍贵国宝重讲文物版三国志,探寻真实历史的蛛丝马迹;3.曹操大墓、朱然大墓、中山靖王刘胜墓、东吴上坊大墓……枭雄传说,神秘古墓,唤醒热血三国英雄梦;4.知道《三国演义》并不意味着了解三国,实物的说服力可能远大过史书和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