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圣:张仲景

成圣:张仲景
作者: 周大新
出版社: 华文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7.90
折扣购买: 成圣:张仲景
ISBN: 9787507560237

作者简介

周大新,中国当代作家。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1970年应征入伍,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安魂》《湖光山色》《曲终人在》等,出版有《周大新文集》20卷。曾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人民文学奖、冯牧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南丁文学奖、老舍散文奖、“中国好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其作品曾被译成英、法、德、日、阿拉伯、西班牙、希腊、捷克等多种语言。

内容简介

第一集 字幕:东汉末年,南阳郡。 1 郡城大街。白天。 热闹的人流。 大街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 一个长长的布幌挑在街边,上边绣着的四个大字触人眼目:张家药铺。 不断有病人进出药铺。 张家药铺内诊室。白天。 2 十来个候诊的病人神色各异地依次坐着。 须发皆白、老态毕现的名医张伯祖勉力坐着。他的两边,坐着张仲景和另一个稍显年长的学生任彦成。三人的面前放着一张简易的木案。 木案上摆着几捆竹简和诊脉垫。木案的另一面坐着一个神情萎靡的老年男病人,身旁是他的儿子。 病人的儿子朝张伯祖焦急地:张老先生,我是从百里之外把老父亲用牛车拉来的,您是南阳郡有名的神医,请您救救我父亲…… 张伯祖没有应声,只伸手摸住病人的手腕把脉。 张仲景对病人儿子:我师父正在把脉,请你少安毋躁,医者悬壶济世,救死疗伤,一定会尽全力的。 任彦成注视着病人和师父。 把完脉的张伯祖气力不济地对身边的两个徒弟:彦成,仲景,你俩也摸摸脉吧。 张仲景和任彦成两个学生闻言忙一人握住病人的一只手,开始为病人把脉,少顷,又站起互换座位,各摸住病人的另一只手腕。 3 贴有药名的各种药篓里加添药材。 药篓旁边,一个长相俊俏的姑娘雪莹──张伯祖的外甥女──正用双脚灵巧地踏动着碾药的小铁碾粉碎着药材。她边碾边抽空瞥一眼正在为病人摸脉的任彦成,眼神里满是关爱。 正为病人摸脉的任彦成抬眼看见雪莹,目光随着她姣好的面孔和曼妙的身姿移动,一时有些走神。 聚精会神的张仲景对这一切一无所感。 4 诊案前。 张伯祖:行了吧? 大徒弟任彦成闻声急忙抬脸,唯恐师弟张仲景先开口似的:师父,此乃痰食互结,阻塞于肠道,治之当化痰消食,通腑泄浊,可用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等药。 一旁正碾药的雪莹停下动作,很有兴致地听着。 张伯祖把目光投向了张仲景。 张仲景不慌不忙地又看了看病人的嘴唇和耳朵,再让病人张嘴看了看他的舌苔,又按压了病人的腹部和脚腕,这才沉着地开口:此乃瘀血内停,在腹部壅积而成肿块,治宜破血攻坚消积,可用当归、水蛭、红花等药煎服,另外配合服用鳖甲煎丸。 张伯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淡声地:用仲景的方法吧。 一边的任彦成听罢脸上一冷。 雪莹一怔。 5 放药篓的台子前。 张仲景将记着方子的竹简递给小宽:卫汛,拿药吧,三服。 小宽应了一声:好哩。 随即小宽低声对张仲景:二师兄,你还是叫我的小名小宽吧,叫卫汛这个大号太一本正经,我总觉得我爹给起的卫汛这个名字太文气。 张仲景笑了:好,好,就叫你小宽。 小宽跟着按张仲景的药方准确地用手从几个药篓里抓出了药装进病人带来的一个小提篮,之后交给病人:每一服都加水三升,煮熬半个时辰,去渣后温服。 病人的儿子点头。 张仲景:你们最好别急着走,先在南阳城找家客店小住几日,等服完这三服药后,再来一次。 病人的儿子点头称谢,搀扶父亲离去。 ·讲述了东汉末年一代名医张仲景悬壶济世、造福于民的人生故事。 ·纪念“医圣”张仲景,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