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95.00
折扣价: 61.98
折扣购买: 亲近文学大师的七十二堂课(共4册)
ISBN: 9787540770396
邱华栋,小说家,诗人,评论家。曾为《青年文学》杂志执行主编,现为《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夏天的禁忌》、《夜晚的诺言》、《白昼的躁动》、《正午的供词》、《花儿花》、《骑飞鱼的人》、《单筒望远镜》、《教授》,中短篇小说集《黑暗河流上的闪光》《把我捆住》,散文集《绝色喀纳斯》,书评集《和大师一起生活》,建筑评论集《城市漫步》,诗集《花朵与岩石》等。多部作品被译成法文、德文、日文、韩文、英文、越南文等。
那么,《追寻逝去的时光》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 故事——假如所有的小说都讲 了一个故事?这部小说,有没有相应的时代背景、人 物形象和事件起始呢?这些, 在《追寻逝去的时光》里全都有,只不过马塞尔·普 鲁斯特所运用的叙述手段不是 一种线性的时间叙述,而是在大致线性的时间叙述当 中,不断地以跳跃、回旋、补充 和折返来修正了他对时间的感觉,同时,事件和人物 也以不断变换角度重新讲述的 方式,使读者可以逐渐地拼贴出全貌。《追寻逝去的 时光》这部小说叙述的年代, 往前可以延伸到1840年,向后则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 大战结束。小说所涉及的 人物有两百多个,小说的主角,不妨看成是作家马塞 尔·普鲁斯特本人和他创造的 一个自我分身的混合体——那个小说中的马塞尔,既 是他自己又不是他自己。在 小说中,叙述者马塞尔从儿时不断成长,最后终于成 长为一个小说家。小说所叙述 的人物和事件总是反反复复出现,如同不断地变换时 间的刻度。小说的情节并不 连贯,人物也不是按照顺序出场,而是不断地、反复 出现在小说中,并且互相映衬。 小说叙述的地理范围,是从法国的博斯小城伊利埃开 始的,因为小马塞尔过去经常 在那里度假。小说所涉及的主要人物,一部分是叙述 者的亲戚:父母亲、弟弟、叔叔 和舅舅、姨妈和婶婶,还有很多小城乡下的邻居和村 民。另外一部分,则是巴黎的 中上层人士,包括了叙述者的一些中学和大学的同学 、他父亲的朋友们和母亲的犹 太富人朋友的社交圈子。由此,这两组人物关系的链 条不断地延伸和扩大,在小说 中像涟漪一样一圈圈地扩展开来,从而构成了19世纪 末到20世纪初期的法国从 巴黎到外省乡下各色人等的全景画廊,也确立了小说 的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 学的价值。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都是早早地躺下了。有 时候,蜡烛才灭,我的眼皮儿 随即合上,都来不及咕哝一句‘我要睡着了’。半小 时之后,我才想到应该睡觉;这 么一想,我反倒清醒过来。”这是在小说的第一卷《 在斯万家那边》的中第一句话。 由此,叙述者开始了漫长的回忆。《在斯万家那边》 这一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 部分“贡布雷”中,叙述者开始回忆他住过的各个房 间,然后,就开始追忆他在贡布 雷所度过的童年生活,对母亲的爱的细腻回味。在这 一卷中,最有名的段落和篇 章,是叙述者对小玛德莱娜蛋糕的味道所引发的回忆 那一段,确立了最显著的马塞 尔·普鲁斯特式的语言风格。由此,通过了叙述者的 内心独自式的叙述,他在贡布 雷的生活,以及当地的社会习俗、居民、植物与自然 景物,全部一一浮现,包括叙述 者第一次见到斯万先生,以及盖尔芒特公爵夫人的出 场。叙述者追忆完这些记忆 之后,在一个早晨醒了过来,第一部分就结束了。第 二部分是“斯万之恋”,在这一 部分里,叙述者多少隐匿起自己的主观身份,而是以 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在叙述 者认识斯万之前,斯万就进入到了巴黎上流社会的社 交圈子里,斯万先生还爱上了 引荐他进入那个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圈子的女子奥黛 特,但是,奥黛特青睐的却是 另外的一个男人。结果,斯万先生就非常嫉妒,也深 受煎熬。后来,斯万被排除出 那个上层社会小圈子,他也逐渐远离了那段无望的爱 情。在小说第一卷的第三个 部分“地方的名称:名称”中,叙述者又重新地活跃 了起来,继续变得全知全能,他 继续回想着自己的少年时光,并且将这种回忆由贡布 雷的生活延伸到了巴黎的香 榭丽舍大街边的公园里。在那里,叙述者爱上了斯万 先生的女儿吉尔贝特·斯万。 最后,小说以林园自然风景引发的回忆结束。 我在读《追寻逝去的时光》的时候,感觉到它的 叙述语调似乎一直没有变化, 它是缓慢的,有节奏的,绵长的,无穷无尽的。马塞 尔·普鲁斯特似乎特别喜欢运 用长句子,以这些长句子达到对回忆的最精确的描述 。最长的句子出现在小说的 第五卷,以“从实实在在的、崭新的座椅之间,梦幻 般地冒出沙龙、玫瑰红丝绒面的 小椅子以及提花毯面的赌台……”开始,这个句子到 结束,翻译成汉语在1000字左 右——读者可以去查阅一下看看,可见其句子之长和 小说之长的某种暗合的关系。 马塞尔·普鲁斯特还不喜欢规则地运用一些标点符号 ,而是尊崇口语的多变和中 断、书面语的复杂句法,以及没有表达完全的那种含 蓄感。因此,一种语调贯穿着 小说的始终,就是因为叙述者是在用内心独白——也 可以叫意识流——的方法在 讲述。 这部小说的第二卷《在少女们身边》则继续了这 种追忆风格。这一卷分为两 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在斯万夫人周围”,叙述者延 续第一卷第三部分的回忆,主要 回忆了他对斯万夫妇的女儿吉尔贝特·斯万的追求, 以及追求失败的种种心绪。 期间,还交代了叙述者和斯万夫人周围的一些上层知 识分子交往的细节。在第二 个部分“地方的名称:名称”中,叙述者笔锋一转, 开始回忆起和外婆一起去海滨度 假的情景,由此,他认识了外婆过去的老同学、一个 侯爵夫人,以及这个夫人的后辈 亲戚,叙述者还认识了一个画家和画家的一些女朋友 。叙述者试图亲吻那些女孩 子中一个叫做阿尔贝蒂娜·西莫内的女子,但是,被 她拒绝了。小说的这个部分是 最出彩的:对时光和岁月的留恋,对女性世界的观察 ,对情爱心理的展现,对人物的 无以复加的生动和细腻的描绘,以及所运用的语言的 繁复和优美,在这个章节里毕 现无遗,马塞尔·普鲁斯特的美学风格进一步地得到 了确认。 《盖尔芒特家那边》是小说的第三卷,这一卷分 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叙 述了主人公和邻居盖尔芒特公爵夫人的隐秘激情:叙 述者试图靠近盖尔芒特夫人, 但是,他只能去接近她的外甥,来一个迂回方式的接 近。由此,叙述者开始进入一 个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社交圈,认识了各色人等,并 发现了人类关系组成的奥秘。 在第二个部分当中,叙述者的外婆去世了。叙述者陷 入到悲哀当中。而那个叙述 者曾经追求过的女子阿尔贝蒂娜·西莫内来到了巴黎 ,她专门来看望叙述者,也就 是小说的主人公,此时,她已经改变了对叙述者的看 法,没有再拒绝叙述者——主 人公对她的一次亲吻。随后,小说继续叙述主人公参 加盖尔芒特公爵夫人家的社 交活动,并且在那些社交场合认识了更多的人。在这 一部分的结尾,在盖尔芒特公 爵夫人举办的一个沙龙上,斯万先生说自己已经病人 膏肓,但是,听到的人却没有 什么反应,大家并不为之动容,这使叙述者体验到一 种极其复杂的感受。 小说的第四卷《所多玛与蛾摩拉》,从卷名上就 可以判断,这一卷的主题是关 于性、爱情和罪恶的。我们知道,在《圣经》中,所 多玛和蛾摩拉是两座罪恶之城, 它们的居民陷入到乱伦和罪恶中不能自拔,最后被发 怒的上帝所摧毁了。《所多 玛和蛾摩拉》这一卷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个部分中 ,叙述者发现了一个秘密:夏 吕斯先生是一个同性恋,他的同性恋对象是裁缝朱皮 安。由此,叙述者在内心里唤 起了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因为他对同性恋持一种审慎 的批评和不接受的态度。小 说在这个部分点题了,将卷名的含义作了阐释。在第 二个部分中,叙述者主又回到 了自身,讲述他和阿尔贝蒂娜·西莫内的交往,以及 对她的各种揣测和仔细的琢 磨,以及他发现的她的一些反常的表现。这导致了叙 述者非常焦虑,他内心矛盾和 嫉妒,因为,阿尔贝蒂娜·西莫内自己并不能够确定 她是否真的爱他,他也感觉到 了这一点。当他最终想放弃对阿尔贝蒂娜·西莫内的 追求时,阿尔贝蒂娜·西莫 内又通过谈论其他女孩子,引发了叙述者的嫉妒,最 后叙述者决定带阿尔贝蒂娜· 西莫内回到巴黎,要向自己的母亲宣布,他要向阿尔 贝蒂娜·西莫内求婚。这个部 分,马塞尔·普鲁斯特描绘了人对于情感的耻感和罪 感,其到达的深度令人惊叹。 第五卷《女囚》,则继续讲述叙述者本人的爱情 遭遇:阿尔贝蒂娜·西莫内和 他回到了巴黎,并且住在他的寓所里。他既在感情上 囚禁阿尔贝蒂娜·西莫内,又 在行动上监视她,企图约束她。可是,当她在他身边 时,作为一个想当作家、喜欢孤 独的人,叙述者又感到了无端的烦躁,感到两个人在 一起并不舒服——这很容易使 我联想起卡夫卡几次失败的爱情。而阿尔贝蒂娜·西 莫内只要想出去参加交际活 动,叙述者就感到了不安和嫉妒,这导致了他们不断 地争吵,直到有一天,当叙述者 外出,在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决定和她分手 ,叙述者回到了家中,却发现阿 尔贝蒂娜·西莫内已经出走了。这一卷卷名“女囚” ,讲述的就是一个男人想用爱 情来囚禁一个女人的最终不可能。P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