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动物园(精)/裸猿三部曲

人类动物园(精)/裸猿三部曲
作者: (英)德斯蒙德·莫利斯|译者:何道宽
出版社: 复旦大学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人类动物园(精)/裸猿三部曲
ISBN: 9787309069976

作者简介

德斯蒙德·莫利斯何许人?他英国**动物学家、生物人类学家,生物进化科普作家、电视节目撰稿人和主持人、艺术家,历任伦敦动物园哺乳动物馆馆长、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牛津大学特聘研究员。 莫里斯,这位终身与动物为伍的牛津大学的博士,一生都在行走。他用一只眼观察动物,用另一只眼审视人类。1967年,他用“裸猿三部曲”——《裸猿》、《人类动物园》、《亲密行为》向人类宣称:人,不是从天而降的天使,而是由地而生的猿猴。 从《裸猿》三部曲起,他一共创作了十来种著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且长销不衰。 何道宽,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享***津贴的专家,曾任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市翻译协会**顾问,从事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研究20余年,著译逾1000万字。著作有《中华文明颉要》(汉英双语版)、《创意导游》(英文版);电视教学片有《实用英语语音》。译作逾40种,要者有:《思维的训练》《文化树》《**文化》《理解媒介》《麦克卢汉精粹》《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思想无羁:技术时代的认识论》《传播的偏向》《帝国与传播》《手机:挡不住的呼唤》《真实空间:飞天梦解析》《麦克卢汉书简》《传播与社会影响》《新政治文化》《麦克卢汉如是说:理解我》《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模仿律》《莱文森精粹》《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伊拉斯谟传:伊拉斯谟与**改革》《中世纪的秋天:14世纪和15世纪法国与荷兰的生活、思想与艺术》《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词语的技术化》《传播学批判研究》《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历史》《重新思考文化政策》《17世纪的荷兰文明》《裸猿》《人类动物园》《亲密行为》等。长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系列专业论文,要者有:《介绍一门新兴学科——跨文化的交际》《比较文化之我见》《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中国文化深层结构中崇“二”的心理定势》《试论中国人的隐私》《论美国文化的显著特征》等。

内容简介

请想象一块20英里见方的土地,蛮荒,栖息着大大小小的动物。再想象 聚居在这块土地中央的一群人,60人。想象你自己坐在那里,就是那个小部 落里的一员,周围的景色望不到尽头。除了你这个部落,再也没有人使用这 一空间。这是你的专属家园,部落的狩猎场。男人经常外出打猎,女人采集 果实,儿童在营地周围嬉闹,模仿父辈的狩猎技巧。如果部落万事如意,人 口膨胀,一群人将会出走,到一片新的领地去殖民。就这样,人这个物种一 点一点地在广阔的地区逐步定居下来。 请想象一块20英里见方的土地,已经完成文明进程,里面塞满机器和建 筑物。再想象聚居在这块土地中央的一群人,600万人。想象你自己坐在那 里,庞大的都市纷繁复杂,在你四周铺展开来,一望无际。 比较这两个画卷:第二幅画里的10万人对**幅画里的1个人。用漫长 演化的术语说,这一戏剧性变化几乎是一蹴而就的,从**景到第二景的变 化只用了几千年。人这个动物似乎适应这异乎寻常的新情况,干得很漂亮, 但他还来不及完成生物学意义的变化,来不及演化成为在基囚层次上文明化 了的新物种。这个文明化进程**是依靠学习和条件反射实现的。从生物性 上讲,人仍然是**景里描绘的那个简单的部落动物。他那样生活,不是几 百年,而是整整100万年,艰难度*。在那个时期,他的确完成了生物意义 上的变化。那是气象万千、叹为观止的变化。生存的压力很沉重,正是这沉 重的压力塑造了他。 在过去几千年城市生活的岁月里,文明人拥挤不堪,这些岁月里发生的 事情数不胜数。所以,如果说它只不过是人类故事刹那间的一鳞半爪,我们 总觉得这样的想法难以把握。人类的故事众所周知,所以我们迷迷糊糊地想 象,我们是一步一步慢慢走过来的,结果,我们的生物学装备**齐全,能 够对付一切新的社会危险。然而,如果我们强迫自己冷静思考,我们就不得 不承认,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令人难以置信的可塑性、天才的适应性仿佛能 够对付一切危险,但那仅仅是表象。朴实的部落猎人披挂新的斗篷,尽力做 出一副轻松自如、得意洋洋的样子,但那身复杂、笨拙的衣装老是给他使绊 子。不过,我们首先看看他如何编织他那神奇而非凡的文明斗篷,然后再来 看他怎样被那斗篷绊倒,如何经常摔跤并失去平衡。 首先,我们要将温度下调,直到我们回到冰河期,大约是两万年前。我 们远古的猎人祖先已经遍布旧世界的很大一部分地区,即将从东亚跨入新世 界。如此惊人的人口和地域扩张意味着,他们简单的狩猎生活方式举世无双 ,与食肉动物的竞争不在话下了。这不足为奇,想想看,我们冰河时代的祖 先的脑容量已经和**的我们一样大、一样发达了。从颅骨构造来看,他们 和我们几乎没有差别;从体质上来看,现代人已经登场。实际上,借助时间 机器,你就可以领养冰河时代猎人的初生儿,把它当作自己的孩子,这是可 能的;而且,如果说有人会察觉狸猫换太子那样的调包计,那反而值得怀疑 。 那时,欧洲气候严酷,但我们的祖先与气候的斗争颇为成功。他们用极 简陋的技术捕杀大型动物。所幸的是,他们给我们留下狩猎技能的证据;在 他们居住的洞穴地面上,我们搜寻到他们偶然留下的遗存,而且,在洞穴的 石壁上,他们还留下了用颤颤巍巍的线条刻画的壁画。毛发浓密的猛犸象、 披毛的犀牛、野牛和驯鹿的遗骸不容我们怀疑,那时的气候多么寒冷。** ,从黑黝黝的洞穴里退出来步入炎热的乡间时,你真的难以想象,这里曾经 有皮毛厚实的动物栖息。那时和如今气候的巨大差异就在脑海里生动地呈现 出来了。 *后一次冰河期快结束时,冰层以每年50码的速度退却,在冰海雪原里 生活的动物退往北方。丰茂的森林取代了寒冷的冻土带。大冰河期大约在一 万年前结束,预示人类发展的新纪元即将到来。 突破发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接壤的地方。在地中海的东部,人的进食 行为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变化,但这点小小的变化却要改变人类进步的整个进 程。这一变化微不足道、**简单,但其影响却无与伦比。**我们把这一 变化视之为理所当然了:那就是农业。 此前,一切人类部落都用两种方式填肚子——男人猎取动物为食,女人 采集植物为食。食谱的平衡靠采猎所得的共享。实际上,部落里所有活跃的 成年人都采猎食物。储存的食物相当少。成人外出狩猎和采集食物。当然, 这样的牛活并不像**听起来那样危险,因为和**庞大的人口比较,那时 全世界的人口微不足道。虽然这些远古的狩猎者/采集人极为成功,遍及地 球很大一部分地区,但部落的规模却很小,结构也简单。在数十万年的进化 过程中,人越来越适应这样的狩猎生活,体力和脑力、身体结构和行为举止 都很适应。他们迈出了新的一步,进入农业生产的一步,这使他们越过分水 岭,始料未及;他们迅速进入一种全然陌生的社会生存形式,根本来不及进 化出与之配套的由新的遗传基因控制的属性。自此,他们的适应力和行为的 可塑性,他们通过学习和调整以适应陌生和复杂生存方式的能力,将要接* 全面的考验。城市化和城市生活的复杂挑战离他们只有一步之遥了。 所幸的是,长期狩猎生活的见习培养了人的聪明才智和互助系统。诚然 ,猎人的本性还是喜欢互相竞争、自作主张的,就像他们的猴类祖先一样, 但*益增长的合作冲动强制性地削弱了他们的竞争性。由于与食肉兽世界里 地位牢固、锋牙利爪的专业杀手比如大型的猫科动物激烈竞争,成功的** 希望就是合作。猎人的聪明和探索天性与合作精神同步发展,两者的结合证 明,他们的狩猎活动效果好,常能将猎物置于死地。他们学得快、记得牢, 善于将过去的学习要素组合起来解决新问题。如果说当他们踏上艰苦的狩猎 征程时,合作精神有助于他们在远古时代的生存,此时,当他们站在新的门 槛上,面对*加复杂的社会生活形式时,合作精神就*加重要,成为生存之 必需了。 地中海东部的土地是两种重要植物的原产地——野小麦和野大麦。这个 地区还有野山羊、野绵羊、野牛和野猪。在这个地区定居的猎人/采集人已 经驯化了狗,但狗首先是用作猎人的伙伴和看家狗,而不是当作食物。真正 的农业始于小麦和大麦的栽培。接着,山羊和绵羊驯化了,稍后,牛和猪也 被驯化。很可能,这些动物起初*栽培作物的**来进餐,捕捉后饲养起来 成为盘中餐了。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