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喝喝(精)

吃吃喝喝(精)
作者: 周作人 著 易华 徐德明 编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0.10
折扣购买: 吃吃喝喝(精)
ISBN: 9787100197182

作者简介

周作人(1885—1967),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鲁迅之弟,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者,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著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知堂回想录》等,晚年主要从事翻译工作,翻译了大量的日本文学作品。

内容简介

吃菜 偶然看书讲到民间邪教 的地方,总常有吃菜事魔等 字样。吃菜大约就是素食, 事魔是什么事呢?总是服侍 什么魔王之类罢,我们知道 希腊诸神到了基督教世界多 转变为魔,那么魔有些原来 也是有身分的,并不一定怎 么邪曲,不过随便的事也本 可不必,虽然光是吃菜未始 不可以,而且说起来我也还 有点赞成。本来草的茎叶根 实只要无毒都可以吃,又因 为有维他命某,不但充饥还 可养生,这是普通人所熟知 的,至于专门地或有宗旨地 吃,那便有点儿不同,仿佛 是一种主义了,现在我所想 要说的就是这种吃菜主义。 吃菜主义似乎可以分作 两类。第一类是道德的。这 派的人并不是不吃肉,只是 多吃菜,其原因大约是由于 崇尚素朴清淡的生活。孔子 云:“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可以说是这派的祖师。《南 齐书》周颙传云:“颙清贫 寡欲,终日长蔬食。文惠太 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日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黄山谷题画菜云:“不可使 士大夫不知此味,不可使天 下之民有此色。”——当作 文章来看实在不很高明,大 有帖括的意味,但如算作这 派提倡咬菜根的标语却是颇 得要领的。李笠翁在《闲情 偶寄》卷五说: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 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 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 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 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风, 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 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 ,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 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 ,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 是,是则谬矣。吾辑《饮馔 》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 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 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 兹而不忍或忘者矣。 笠翁照例有他的妙语, 这里也是如此,说得很是清 脆。虽然照文化史上讲来吃 肉该在吃菜之先,不过笠翁 不及知道,而且他又哪里会 来斤斤地考究这些事情呢。 吃菜主义之二是宗教的 ,普通多是根据佛法,即笠 翁所谓异端其说者也。我觉 得这两类显有不同之点,其 一吃菜只是吃菜,其二吃菜 乃是不食肉,笠翁上文说得 蛮好,而下面所说念兹在兹 的却又混到这边来,不免与 佛法发生纠葛了。小乘律有 杀戒而不戒食肉,盖杀生而 食已在戒中,唯自死鸟残等 肉仍在不禁之列,至大乘律 始明定食肉戒,如《梵网经 》菩萨戒中所举,其辞曰: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 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 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 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 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 量罪,——若故食者,犯轻 垢罪。 《贤首疏》云: 轻垢者,简前重戒,是 以名轻,简异无犯,故亦名 垢。又释,渎污清净行名垢 ,礼非重过称轻。 P1-3 中国民俗学开拓者周作人对日常餐饮礼俗的梳理、考究、辨析 。周作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食家,他以为要紧处不在“吃喝”过程中口舌脾胃的快感,“趣味”当在吃喝行为之外。他行文偶有制作食物的描摹,多是目击耳闻,或者出于哪部典籍,简略说其大概。他不大在意饭菜烹饪与品味的过程,兴趣在于饮食相关者,在于对日常餐饮礼俗的梳理、考究、辨析。 在谈饮食的散文随笔里,周作人的作品与林语堂、梁实秋比起来,更加地富有生活气息,语言清淡流利,典故史料信手拈来,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