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陕西人教
原售价: 24.80
折扣价: 12.40
折扣购买: 呼兰河传/中小学生课外书屋
ISBN: 9787545026375
萧红(1911年—1942年),黑龙江人。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1930年,结识萧军,两人相爱,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3年与萧军自赞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主要作品有长篇《马伯乐》,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 从南到北, 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 它们毫无方 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 面说: “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 里,天刚一 蒙亮,进了店,第一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 “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等进了栈房,摘下狗皮帽子来,抽一袋烟之后, 伸手去拿热 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 人的手被冻裂了。 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 ,就把盛豆 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不起来了。被冻在地上了。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 太阳一出来, 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得快 ,他喊的 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 在脚心上 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原来冰雪封满了 ,他的脚底了, 使他走来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着小心,他 就要跌倒 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 把馒头箱 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地跑了出来。旁边若 有人看见, 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 ,就拾了 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 冰雪一起 捡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 不太远的 吃他馒头的人说: “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 ,那脚下的 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 出了汗, 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 的关系, 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 走越慢, 担心受怕,颤颤惊惊,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 推上了溜 冰场似的。 小狗冻得夜夜地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 火烧着一样。 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大风 雪的夜里, 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 门,竟推不 开门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 是灰色的, 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 天飞着清雪。 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到了严寒 好像冒着烟 似的。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 着一辆地跑, 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两里路 之后,马就 冒汗了。再跑下去,这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 气腾腾的了。 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那些马才停止了出汗。 但是一停止 了出汗,马毛立刻就上了霜。 人和马吃饱了之后,他们再跑。这寒带的地方, 人家很少, 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远又来了一村,过了一镇, 不远又来了 一镇。这里是什么也看不见,远望出去是一片白。从 这一村到那 一村,根本是看不见的。只有凭了认路的人的记忆才 知道是走向 了什么方向。拉着粮食的七匹马的大车,是到他们附 近的城里去。 载来大豆的卖了大豆,载来高粱的卖了高粱。等回去 的时候,他 们带了油、盐和布匹。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