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五洲传播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5.12
折扣购买: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中国军队系列
ISBN: 9787508524856
张德和,总参陆航研究所研究员,大校军衔,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普作家、军事国防协会会员,长期从事陆军航空兵野战装备保障和战术技术研究。
西藏墨脱县,依傍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绕过海拔 7782米的南迦巴 瓦峰,躲在多雄拉山背后,三面环山,一面与印度毗 邻,曾是中国唯一 没有通公路、邮路的“高原孤岛”。 二战期间,为支援中国抗战,盟军开辟了西起印 度,向东横跨喜 马拉雅山、高黎贡山、横断山,直至中国云南和四川 的“驼峰”航线。 其中损失最惨重的西藏段,被飞行界称为“高原百慕 大”。据史料记 载,仅1943年就有162名飞行员葬身于此。世界著名 探险家、美国空军 上校飞行员法克斯也葬身在这一死亡地段。 开通墨脱的“空中走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 意义。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落在了某陆航团肩上。 多雄拉山口是架设通往墨脱“空中走廊”的必经 之途,对峙的两 峰高达7000多米。这是海拔4200米之上一条长20多 千米、宽只有两三千 米的峡谷,中间最窄处仅74米。 长长的峡谷七曲八拐,险象丛生。更令人心悸的 是,青藏高原的 寒流和印度洋暖湿气流在这里交汇、碰撞,形成了让 任何飞行物都发 怵的恶性气流和变化莫测的浓 雾。多少年来,多雄拉山口一 直以“黑色死亡之谷”著称。 作为勇敢者,陆航人要亲 自打破这一神话。而更重要的 是,山口那端的墨脱,数以干 计的百姓和官兵正等待着必要 的援助——每年长达8个月的 大雪封山,使得墨脱军民常常 缺衣少药、断粮断水,处境十 分危险。 1985年10月的一天,3架 直升机奉命起飞,朝北绕道甘 肃、青海,向千里之外的墨脱 飞去。飞行员驾驶着直升机顺 利地通过了昆仑山、五道梁、风火山、通天河…… 迎接他们的是一个比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难关。 转眼到了唐古拉 山上空,一股龙卷风突然向他们袭来。直升机被卷进 黑色的云团中,四 周漆黑一片。突然间,各种仪表失灵,直升机顿时成 了“盲机”。 直升机有撞山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飞行 员们操纵驾驶 杆,极力稳住下降的直升机。时间仿佛凝固了……终 于,机群穿过云 团,又见到了阳光。此时,几架直升机已低于唐古拉 山顶,紧贴山崖。 好险啊! 然而,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头。直升机经过长途 “跋涉”,终于到达多雄拉山口。 多雄拉山口冰凌垂挂、雪墙高耸、银光闪亮、寒 气逼人,天空却 晶亮透明、湛蓝如洗。直升机刚刚进入峡谷时还是万 里晴空,忽然间却 寒风骤起,黑云翻滚,仿佛一个巨大的黑色斗篷铺天 而来。直升机剧烈 抖动,机身上下飘浮,眼看只有几十米的能见度了… … 直升机处在失控的边缘。这毕竟是飞行史上前无 古人的“死亡峡 谷”啊!面对生与死的考验,飞行员们异常冷静。他 们一方面牢牢地控 制住飞行方向,另一方面,慢慢地降低飞行速度。 他们知道,速度已到最低极限,再慢,旋翼的升 力将被强大的地球引力所抵消,等待他们的将是脚下 的万丈深渊。 气流从几个方向同时袭来,直升机飘摇着、摆动 着,转动的旋翼 不时激起悬崖上的冰雪,机舱里的人五脏六腑都是翻 江倒海的感觉。此 时的气温已下降至零下38度,驾驶员握驾驶杆的手仍 在出汗,仿佛全身 都是湿漉漉的。 此时,直升机急剧下降。当直升机在离地1800米 的高度稳定下来 时,他们猛然间加大油门,猛拉操纵杆。直升机跃升 起来,颠簸着从 “云洞”中窜出了旋流区。碰撞山崖的厄运被驱走了 ,机群终于闯过了 多雄拉山口。对于他们来说,时间从未显得如此漫长 。 飞越多雄拉山口之后,一道更大的难题又摆在飞 行员们面前:离 墨脱只有20公里,直升机要从6000米的极限高度降落 到海拔只有500米 的墨脱,而且途中群峰耸立,没有盘旋空间。 飞行员们凭着精湛的技术和过人的胆识,奇迹般 地完成了这5500 米近乎垂直的降落。墨脱,如林的手臂高举过头顶, 喜迎这些穿过 “死亡之谷”的空中英雄。崇拜雄鹰的门巴族和藏族 老人向着直升机 顶礼膜拜! 那年元旦,墨脱县卫星程控电话开通,县委书记 桑吉扎巴把第一 个电话拨到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动情地说:“是你们 ,是金珠玛米,让 我们感受到了现代科技文明,让我们‘孤岛’不再孤 单!” 《墨脱县志》也浓墨记载着陆航部队运来的一连 串“第一”:第 一套电站设备、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计算机、第一 辆拖拉机、第一台 X光机和B超机,第一代初中生也是乘直升机出山的… … 一代又一代陆航人以无所畏惧的勇气,前仆后继 ,终于在“死亡 航线”上开辟出“生命通道”。如今,从藏南到藏北 ,从“高原江南” 林芝至“孤岛”墨脱,他们开辟了数十条航线,在“ 世界屋脊”上创造 了一个又一个航空奇迹。P26-30 本书作者张德和等系总参陆航研究所的权威专家,对于这一题材驾驭极佳。文字鲜活、生动,配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和现实图片,对于中国陆军航空兵的历史发展及现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在强调可读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