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教育
原售价: 54.00
折扣价: 34.60
折扣购买: 布忆童年:法国妈妈巧做蒙台梭利教具
ISBN: 9787553969213
作者:洛朗斯·卢瓦索-大卫 主修工业模型设计与制作,是一位出色的模型创作者。孩子们的出生让她对玛利亚·蒙台梭利和艾米·皮克勒的儿童心理学及精神官能发展产生了浓厚兴趣。在经过了系统的蒙氏教学法培训后,如今的她将自己的主要精力和创意都放到了亲子辅导上。 译者:范炜炜 华东师范大学法语文学学士、国际关系硕士。现为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翻译出版 了多部图书,如《自由的孩子》《2025年世界将发生什么》《欧洲精神》《你所不知道的香奈儿》《旅行箱》等。
完美,不完美…… 本书中带有“ ”标记的作品均来自蒙氏教学法,也就是说这种教具强调的是该教学法的影响,是帮助我们探索孩子成长发展的手段。显然,这些作品不能让追求完美的人满意,这一点我非常理解。 但根据我的儿童教育从业经验以及我所接受的蒙氏教学法训练,我认为应当忠实于玛利亚·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遵从如下原则: - 观察孩子的敏感期; - 一次只克服一个困难; - 活动需有意义及目标; - 选择简单具象的材料; - 以孩子的乐趣为先。 逐步从具象过渡到抽象、从3D到2D、从已知到未知…… 为什么选择缝纫? “手是人类特殊的运动器官,在智力的驱动下,手可以实现各种劳动。” 我一直将自己受过的服装设计师训练以及对缝纫技艺的热忱与周遭环境相融合。 在从事儿童教育工作,尤其是在接受了蒙氏教学法培训之后,我便一直希望为孩子去创造和尝试,用优质而有吸引力的布料、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图案和色彩,来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和安全。 孩子对其周围环境中的物品非常敏感,据我观察,他们对物品的结构和制造方式很感兴趣。这将有助于我们与他们共享某些常识,并围绕用纺织品或其他原材料制作的教具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玛利亚·蒙台梭利曾说过,孩子对原材料的质地非常敏感,因此在教具的制作过程中必须非常细心,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愉快地操作、观察、感受它们…… 21.蒙氏餐垫 目的 孩子其实是很喜欢参与日常家务活动的。每当他完成一项对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有用的事情时,就会产生很强的融入感。这样的感受在孩子的社交行为敏感期出现显得尤其重要。除了孩子本身的参与倾向之外,家务活动的确也是其适应生活环境的必要一环。孩子可以通过这些行为来体会群体归属感,并满足自己的劳动欲。孩子往往会通过模仿周围人的行为来试图融入群体,并在它的驱动下学习适应周围环境。布置餐桌便是日常家务的一部分,也是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会感兴趣的一项活动。 适用多大的宝宝? 孩子须能稳步行走,可以在面前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用手将物品从一处移动至另一处。 15~18个月大的孩子通常还不会用餐刀,但从大约2岁开始,他肯定会要求使用餐刀了,即使自己还不会削水果或是切蔬菜。由于其协调性还比较差,如果您决定让他使用餐刀的话,请将餐刀摆放在餐桌垫上。玻璃杯应当放置于右上角,而不是餐盘上方的中间位置,因为孩子在坐姿的情况下,双手很难越过餐盘去取杯子。即使孩子的手臂可以够到,他还得花上一些时间来调整姿势,我们应当避免让孩子处于这种不舒服的状态。因此,餐垫的设置必须符合孩子的日常习惯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应当给予他非常具体的指示,不要让他陷入挫败感之中。 如何使用? 餐垫可以是卷帘式的,外部用一根带子系起来,带子上标明孩子的名字。孩子在洗完手之后,就可以将餐垫拿到餐桌上了。他负责将餐垫打开,按照上面指示的位置摆放餐具。通常不用跟孩子解释过多,因为根据餐垫上描绘的形状,孩子很快就能明白其所对应的餐具。在第一次使用时,大人可以用手指向每一种形状,一边比划一边对孩子说:“我先放餐盘,餐盘。”每次说的时候记得重复一次餐具名称。所有这些日常行为对孩子而言都是极具意义的,是其成长发展的一部分。您只需精神饱满地向他展示整个过程,他便会自己一边实践一边理解。 为0~6岁孩子量身定制的蒙台梭利布艺亲子教具,不但能陪伴孩子的日常生活,还能给予正在经历敏感期的孩子以有效地支持,让孩子真正愉快地操作、观察、感受它们…… 当你打开第一种教具“拼布抓握球”的页面,一定会觉得非常眼熟,这不就是我国传统手工艺“绣球”吗?它代表了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现在,法国妈妈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它配色温馨,柔软而有凹凸的质感,甚至还带着妈妈的味道。抓握球在宝宝3~4个月大时便可以开始使用了,悬挂,可以帮助他在仰卧期间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到了4~5个月宝宝抓握意愿很强烈的时候,每次成功的抓握,都能让他在满足中获得鼓励;当宝宝能快速爬行后,他会非常享受推球和追球的过程;更大一些的孩子(两岁半到3岁)还可以用它来做传球练习…… 所以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手工书。 法国妈妈教给你的,不但有如何用心制作实用又安全的蒙台梭利布艺教具的方法,更在引导你在制作过程中深入领会蒙氏教育的精髓,从而更好地指导孩子实践。 希望你的所有努力,都留存在孩子的童年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