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沉默的大多数/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作者: 王小波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7.70
折扣购买: 沉默的大多数/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ISBN: 978753548763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思维的乐趣 一 二十五年前,我到农村去插队时,带了几本书, 其中一本是奥维德的《变形记》,我们队里的人把它 翻了又翻,看了又看,以致它像一卷海带的样子。后 来别队的人把它借走了,以后我又在几个不同的地方 见到了它,它的样子越来越糟。我相信这本书最后是 被人看没了的。现在我还忘不了那本书的惨状。插队 的生活是艰苦的,吃不饱,水土不服,很多人得了病 ,但是最大的痛苦是没有书看,倘若可看的书很多的 话,《变形记》也不会这样悲惨地消失了。除此之外 ,还得不到思想的乐趣。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 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 ,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 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 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我插队的地方有军代表管着我们,现在我认为, 他们是一批单纯的好人,但我还认为,在我这一生里 ,再没有谁比他们使我更加痛苦过了。他们认为,所 谓思想的乐趣,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用毛泽东思想 来占领,早上早请示,晚上晚汇报,假如有闲暇,就 去看看说他们自己“亚古都”的歌舞。我对那些歌舞 本身并无意见,但是看过二十遍以后就厌倦了。假如 我们看书被他们看到了,就是一场灾难,甚至“著迅 鲁”的书也不成——小红书当然例外。顺便说一句, 还真有人因为带了旧版的鲁迅著作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有一个知识可能将来还有用处,就是把有趣的书换 上无趣的皮。我不认为自己能够在一些宗教仪式中得 到思想的乐趣,所以一直郁郁寡欢。像这样的故事有 些作者也写到过,比方说,茨威格写过一部以此为题 材的小说《象棋》,可称是现代经典,但我不认为他 把这种痛苦描写得十全十美了。这种痛苦的顶点不是 被拘押在旅馆里没有书看、没有合格的谈话伙伴,而 是被放在外面,感到天地之间同样寂寞,面对和你一 样痛苦的同伴。在我们之前,生活过无数的大智者, 比方说,罗素、牛顿、莎士比亚,他们的思想和著述 可以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但我们和他们的思想、著 述,已经被隔绝了。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 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我承认,我在抵 御这种痛苦方面的确是不够坚强.但我绝不是最差的 一个。举例言之,罗素先生在五岁时,感到寂寞而凄 凉,就想到:假如我能活到七十岁,那么我这不幸的 一生才度过了十四分之一!但是等他稍大一点,接触 到智者的思想的火花,就改变了想法。假设他被派去 插队,很可能就要自杀了。 谈到思想的乐趣,我就想到了我父亲的遭遇。我 父亲是一位哲学教授,在五六十年代从事思维史的研 究。在老年时,他告诉我自己一生的学术经历,就如 一部恐怖电影。每当他企图立论时,总要在大一统的 官方思想体系里找自己的位置,就如一只老母鸡要在 一个大搬家的宅院里找地方孵蛋一样。结果他虽然热 爱科学而且很努力,在一生中却没有得到思维的乐趣 ,只收获了无数的恐慌。他一生的探索,只剩下了一 些断壁残垣,收到一本名为《逻辑探索》的书里,在 他身后出版。众所周知,他那一辈的学人,一辈子能 留下一本书就不错。这正是因为在那些年代,有人想 把中国人的思想搞得彻底无味。我们这个国家里,只 有很少的人觉得思想会有乐趣,却有很多的人感受过 思想带来的恐慌,所以现在还有很多人以为,思想的 味道就该是这样的。 二 “文化革命”后,我读到了徐迟先生写哥德巴赫 猜想的报告文学,那篇文章写得很浪漫。一个人写自 己不懂得的事就容易这样浪漫。我个人认为,对于一 个学者来说,能够和同行交流,是一种起码的乐趣。 陈景润先生一个人在小房子里证数学题时,很需要有 些国外的数学期刊可看,还需要有机会和数学界的同 仁谈谈。但他没有,所以他未必是幸福的,当然他比 没定理可证的人要快活。把一个定理证了十几年,就 算证出时有绝大的乐趣,也不能平衡。但是在寂寞里 枯坐就更加难熬。假如插队时,我懂得数论,必然会 有陈先生的举动,而且就是最后什么都证不出也不后 悔;但那个故事肯定比徐先生作品里描写的悲惨。然 而,某个人被剥夺了学习、交流、建树这三种快乐, 仍然不能得到我最大的同情。这种同情我为那些被剥 夺了“有趣”的人保留着。 “文化革命”以后,我还读到了阿城先生写知青 下棋的小说,这篇小说写得也很浪漫。我这辈子下过 的棋有五分之四是在插队时下的。同时我也从一个相 当不错的棋手变成了一个无可救药的庸手。现在把下 棋和插队两个词拉到一起,就能引起我生理上的反感 。因为没事干而下棋,性质和手淫差不太多。我决不 肯把这样无聊的事写进小说里。 假如一个人每天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活,再加 上把八个样板戏翻过来倒过去地看,看到听了上句知 道下句的程度,就值得我最大的同情。我最赞成罗素 先生的一句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大多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人创造出来的。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