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80
折扣购买: 诗论(精)/大家小书
ISBN: 9787200119862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界的权威,是中国系统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第一人,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蜚声中外。著有《谈修养》《谈美》《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译有《歌德谈话录》《文艺对话集》《拉奥孔》等。
在我们看,这种搜罗古佚的办法永远不会寻出诗 的起源。它含有两个根本错误的观念: ①它假定在历史记载上最古的诗就是诗的起源。 ②它假定在最古的诗之外寻不出诗的起源。 第一个假定错误,因为无论从考古学的证据或是 从实际观察的证据看,诗歌的起源不但在散文之先, 还远在有文字之先。英国人用文字把民歌记载下来, 从十三世纪才起。现在英国所保存的民歌写本,据查 尔德(Child)的考证,只有一种是十三世纪的,其 余都在十五世纪之后。至于搜集民歌的风气,呗0从 十七世纪珀西(P。。cy)开端,到十九世纪斯科特 (Scott)和查尔德诸人才盛行。但是这些民歌在经 过学者搜集写定之前,早已流传众口了。如果我们根 据最早的民歌写本或集本,断定在这写本或集本以前 无民歌,这岂不是笑话? 第二个假定错误,因为诗的原始与否视文化程度 而定,不以时代先后为准。三千年前的希腊人比现在 非澳两洲土著的文化高得远,所以荷马史诗虽很古, 而论原始程度反不如非澳两洲土著的歌谣。就拿同一 民族来谫,现代中国民间歌谣虽比《商颂》、《周颂 》晚二三千年,但在诗的进化阶段上,现代民歌反在 《商颂》、《周颂》之前。所以我们研究诗的起源, 与其拿荷马史诗或《商颂》、《周颂》做根据,倒不 如拿现代未开化民族或已开化民族中未受教育的民众 的歌谣做根据。从前学者讨论诗的起源,只努力搜罗 在历史记载中最古的诗,把民间歌谣都忽略过去,实 在是大错误。 这并非说古书所载的诗一定不可做讨论诗源的根 据。比如《诗经》中“国风’’大部分就是在周朝搜 集写定的歌谣,具有原始诗的许多特点。虽然它们的 文字形式及风俗、政教和近代歌谣所表现的不尽同; 就起源说,它们和近代歌谣很类似,所以仍是研究诗 源问题的好证据。就诗源问题而论,它们的年代先后 实无关宏旨,它们应该和一切歌谣受同样待遇。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趁便略说现代中国文学史家 对于“国风,,断定年代的错误。既是歌谣,就不一 定是同时起来或是一时成就的。文学史家一方面承认 “国风”为歌谣集,一方面又想指定某“国风”属于 某个时代,比如说《豳》、《桧》全系西周诗,《秦 》为东西周之交之诗,《王》、《卫》、《唐》为东 周初年之诗,《齐》、《魏》为春秋初年之诗,《郑 》、《曹》、《陈》为春秋中年之诗(参看陆侃如、 冯沅君《中国诗史》)。在我们看,这未免有些牵强 附会。在同一部集里的歌谣时期固有先后,但是这种 先后不能以歌谣所流行的区域而定。“周南”、“召 南”、“郑”、“卫”、“齐”、“陈”等字只标明 属于这些分集的歌谣在未写定之前流行的区域。在每 个区域里的歌谣都各有早起的,有晚起的。我们不能 因为某几首歌谣有历史线索可以推测年代,便断定全 区域的歌谣都属于同一年代,犹如二十世纪出版的《 北平歌谣》里虽有一首叫做《宣统回朝》,我们不能 据此断定这部集里其他歌谣均起于民国时代。况且一 般人所认为有历史线索可寻的几首诗如《甘棠》的召 伯,《何彼穰矣》的齐侯之子也还是渺茫难稽。“国 风”中含有断定年代所必据的内证根本就很少。 二心理学的解释:“表现”情感与“再现”印象 诗的起源实在不是一个历史的问题,而是一个心 理学的问题。要明白诗的起源,我们首先要问:“人 类何以要唱歌做诗?” 对于这个问题,众口同声地回答:“诗歌是表现 情感的。”这句话也是中国历代论诗者的共同信条。 《虞书》说:“诗言志,歌永言。”《史记·滑稽列 传》引孔子语:“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所谓“志 ”与“意”就含有近代语所谓q清感”(就心理学观 点看,意志与情感原来不易分开),所谓“言”与“ 达”就是近代语所谓“表现”。把这个见解发挥得最 透辟的是《诗·大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 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 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朱熹在《诗序》里引 申这一段话,也说得很好: 或有问于予日:“诗何为而作也?”予应之曰: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 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 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馀者, 又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