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

做人: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
作者: 费勇
出版社: 三秦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做人: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
ISBN: 9787551810319

作者简介

费勇,文化学者,生活榜mook主编,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教授、博导,主要作品有《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人生真不如陶渊明那一杯酒》、《长物志:做自己生活的设计师》等,在大陆、台湾、韩国出版,多次入选当当网年度畅销书榜等;另有《费勇的佛学修心课》等音频课在网络平台播出,收听量近两千万。

内容简介

王阳明有一个概念,叫“主一”,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甚至可以 说,明白了这个“主一”,一心去“主一”,这一辈子,不论你遇到 什么,你都能见到美好。按照王阳明的说法,只要你能够做到主一, 并且把主一这件事做好了,就什么事都可以做好。 什么是主一呢?《传习录》里有一段陆澄和王阳明的对话,陆澄 问王阳明 “主一”的功夫,比如读书的时候,一心在读书上;比如接 待客人的时候,一心在接待客人上;这样就是“主一”了吗?王阳明 回答,这样不是主一,而是逐物,跟着事物在跑;真正的主一,是不 管做任何事,都专注在一个天理上。 这里,王阳明把“主一”和专注、专一区分了开来。专一、专 注是做具体事情的态度,而“主一”是你整个人生的方向和根本。如 果整个人生没有“主一”,那么,在具体事情上再多的专注、专一, 也不会让你这一生有所成就,你的一生依然是打杂的一生。王阳明在 《传习录》里反复强调,只要你找到了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不论做 什么、做多少事,都是在做同一件事。他又说,这个一以贯之的东 西,就好像树的根;找到了根,就是找到了根本,你做什么,都会让生命之树生长出绿叶;如果找不到这个根,无论你在绿叶上下多大的 功夫,树都会枯萎。 这个根,就是天理。主一,就是要为我们的生命找到根、找到根 源,然后,一生都专一在这个根上。你的一生,就会像树一样枝繁叶 茂;你的一生,就会脉络清晰而色彩斑斓。找到了这个根,就不会在 各种事务中疲于奔命,就不会在各种潮流中茫然无措。 02 王阳明从少年时代起就在寻求这种“一以贯之”的稳定不变的 东西。12岁的时候,他在上私塾,却不好好读书,总是和一群孩子玩 兵法方面的游戏。他父亲就训斥他:“我们家世代读书,你怎么去玩 这些?有什么用呢?”王阳明反问:“那读书有什么用?”他父亲回 答:“读书可以做大官,可以像父亲我这样中状元。”王阳明又问: “那么,状元可以传多少代呢?”他父亲回答:“当然只能一代,我 是状元,不能传给儿子。”王阳明就说:“只能维持一代,那就没有 什么好稀罕的。” 只有一代,就没有什么好稀罕的。一个12岁的少年,想要的却 是能够超越时间的东西。而在一年前,11岁的王阳明写出了这样一首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还见山 小月更阔。”努力超越空间的局限,获得一种更开阔的视界。 那么,对于个人来说,怎样才能超越空间和时间呢?还是在12 岁那一年,少年王阳明给出了回答。12岁的王阳明问私塾老师:“什 么是最重要的事呢?”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啊。”但王阳明反驳说:“恐怕不是吧,应该是读书做圣贤。”梁启 超后来说:“这一问一答,问出了300年的启蒙思潮。”梁启超是从历 史的角度,评价了王阳明这个回答里包含的“人人皆可成圣贤”的理 念对于中国文化的重大意义。对于王阳明个人来说,这个回答奠定了 他一生的基础,也是心学的起点。是做官,还是做圣贤(圣人)?听 起来好像只是做什么的不同,但实际上差别巨大,会把人带向完全不 同的生存状态。 03 做官,做圣贤,差别在哪里呢?做官,是把自己放在了既定的 社会体制里,一辈子按照这个体制的要求一步一步去走,是向外的追 寻。而做圣贤,是把自己放在了宇宙这个大背景里,按照人应该成为 的样子去一步一步努力,是向内的追寻。做圣贤这个理念,恢复了人 类生存的基本智慧和基本常识:做人。 做人,是老子、孔子、佛陀、苏格拉底、耶稣这些人类思想范式 的奠定者共同关注的出发点。 为什么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做人? 第一,人在宇宙之中,是一种不确定的生物,是一种具有选择 意志的生物,也是一种中间状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皮 科·米兰多拉在《论人的尊严》中把这个理念表达得十分透彻:“造 物主把人这种形象未定的造物置于世界的中间,对他说:‘亚当,我 们没有给你固定的位置或专属的形式,也没有给你独有的禀赋。这 样,任何你选择的位置、形式、禀赋,你都是照你自己的欲求和判断 拥有和掌控的。其他造物的自然一旦被规定,就都为我们定的法则所 约束。但你不受任何限制的约束,可以按照你的自由选择决定你的自 然,我们已把你交给你的自由抉择。我们已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在 那里,你更容易凝视世间万物。我们使你既不属于天,也不属于地, 既非可朽,也非不朽;这样一来,你就是自己尊贵而自由的形塑者, 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任何你偏爱的形式。你能堕落为更低等的野兽, 也能照你灵魂的决断,在神圣的更高等级中重生。’” 第二,人是一个未完成的生物制品,是宇宙里的迷路者。我们生而 为人,但还不是真正的“人”,不过是各种意识和体制的产物。所以, 人生的唯一的目的,是要回到人本来的样子,或者说,回到人应该有的 样子。佛教把人应该有的样子叫“佛”,所以,成佛是人生的最高目标。道家叫作“自然”,自然是人生的最高目标。儒家叫作“圣贤”, 人生最高的目标是做圣贤。苏格拉底用了“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 过”这句话,表达了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是人,人之所以为人,是需要经 过审视的。 第三,做人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求取什么的过程,而是一个把 我们本来就有的东西挖掘出来,是一个回归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我们 自己完全可以把控的。做官的过程,是去求取一个我们没有的东西, 是一个向外的过程。做人,可以说是世间唯一我们可以自己把控的事 情,而做官之类的所有其他事情,都不是我们能够把控的。但人类的 愚昧在于,我们把所有的目标和精力都聚焦在做官之类的无法把控的 事情上,而忘掉了我们唯一可以把控的事情。用广告界的术语就是: 我们每一个人本来都是好好的甲方,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资源和产品, 不需要求取,自己就有能量,能够吸引其他的资源;但是,我们偏偏 选择了乙方的活法,不断地去打探各类甲方的要求是什么,然后根据 甲方的要求,不断地做方案,不断地争取为甲方服务的机会。做完一 单,又去找新的甲方,提方案,求采购。周而复始,跟着别人跑了一 辈子,什么也没有留下。\\\\\\\\\\\\\\\" *一本有关日常生活困惑的答案书,一本切实可行的“做人“指导手册 *著名文化学者、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长费勇深入解读王阳明心学的现代意义 *工作、婚姻、交际、养育……所有困扰你的问题都是生活之树的枝枝叶叶,解决一切生活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做人”这颗种子。 *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圣人,中国社会的文化偶像,一生在做官、讲学中做人,在做人中成圣 *五项生活法则,全面解析王阳明心学的真正传习,领略三不朽圣人的成功秘诀 *领导者、创业者、学生、青年人、中年人均可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