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下午茶(精)

苏东坡的下午茶(精)
作者: 陈鹏|责编:唐婧|绘画:三水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2.00
折扣购买: 苏东坡的下午茶(精)
ISBN: 9787220115769

作者简介

作者:陈鹏,山东鄄城人。 媒体人,作家。 周树人超级粉丝,苏东坡忠实拥趸。 著有《馋是一枝花》《苏东坡传》《闲说王府旧风流》《大先生,小日子》等。

内容简介

用现代人的标准看, 苏轼算得上中华第一吃货 ,也差不多是吃货里最有 文化的那个,若有人要写 本《中华吃货史》,苏轼 注定是无法绕过去的存在 。 他老人家看见个食材 ,要写诗;吃了一顿瓜果 ,要写诗;种了棵茶树, 要写诗;想念老家的青菜 ,要写诗……凡与吃有关 ,灵感就没办法止得住, 古之文人,爱吃者或许有 太多太多,但敢于大方地 站出来承认自己是个吃货 ,并随时准备吃将起来的 ,也并没有几个。 但苏轼根本不管这些 ,他总表现出一副吃货的 状态,并随时准备撸起袖 子投入到吃吃喝喝的伟大 事业中去。 苏轼生活的北宋,也 为这位优秀吃货提供了必 备的物质条件——活在什 么朝代很重要,想穿越的 同学们一定要记得这条。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物质的极 大丰富,至北宋时,餐饮 业已发展至一个全新的鼎 盛阶段:今天中国人的饮 食基调和饮食方式,彼时 就已经基本定下。比如, 煎、炒、烤、炸、爆的烹 饪手法;比如,一目三餐 制;比如茶和酒成为最重 要的饮品。 当时酒楼酒肆也多。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记载,当时的开封城中 ,大小店铺,名目繁多, 既有达官贵人用餐和寻乐 的豪华饭店,亦有普通百 姓爱去的苍蝇馆子,大多 生意兴隆,气氛热烈。 苏轼生活之年代,“太 平日久,人物繁阜”,享 乐之风盛行,人们喜欢宴 饮、聚会、游玩,由此亦 造就了餐饮业空前发达的 态势,“凡饮食,时新花 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 ”,无论荤素,琳琅满目 ,供应充足,只要兜里有 钱,基本不愁没有吃的东 西。 身为吃货的杰出代表 ,苏轼可谓生逢其时。 好吃莫过故乡 故乡眉山是苏轼[向人 生起点,也是他的食物原 点。故乡的食物,是写进 了他DNA里的,是无法抹 去和篡改的。 这个漂泊在外的游子 ,每当夜深人静,饥肠辘 辘,想得最多的,还是家 乡的那些美味。 看他写的这首《元修 菜》: 彼美君家菜,铺田绿 茸茸。 豆荚圆且小,槐芽细 而丰。 种之秋雨余,擢秀繁 霜中。 欲花而未萼,一一如 青虫。 是时青裙女,采撷何 匆匆。 烝之复湘之,香色蔚 其饛。 点酒下盐豉,缕橙笔 姜葱。 那知鸡与豚,但恐放 箸空。 春尽苗叶老,耕翻烟 雨丛。 润随甘泽化,暖作青 泥融。 始终不我负,力与粪 壤同。 我老忘家舍,楚音变 儿童。 此物独妩媚,终午系 余胸。 君归致其子,囊盛勿 函封。 张骞移苜蓿,适用如 葵菘。 马援载薏苡,罗生等 蒿蓬。 悬知东坡下,塉卤化 千钟。 长使齐安民,指此说 两翁。 “元修菜”是苏轼杜撰的 食材名称,它本名为巢菜 ,又称翘摇、苕摇、元修 菜、野蚕豆、飘摇草、白 翘摇、白花苕菜、小野麻 豌豆等。 因为名称多,各地叫 法差别大,即便专业人士 ,也容易被元修菜闹糊涂 。 李时珍《本草纲目》 称,“今野豌豆,蜀人谓 之巢菜”。 巢菜分两种,为大巢 菜和小巢菜,两者都有“ 野豌豆”这一别名。大巢 菜还有一个古典的别名“ 薇”,就是《诗经》里经 常出现的薇,是叔齐和伯 夷兄弟在首阳山上吃的薇 。 《山家清供》作者林 洪特地做过一番调查,“ 询诸老圃,亦罕能道者” 。即便种田的老农,也讲 不清楚元修菜为何物。 事有凑巧,永嘉人郑 文乾刚从四川回来,跑去 告诉林洪:“蚕豆,即豌 豆也,蜀人谓之巢菜。苗 叶嫩时可采,以为茹。” 林洪以为得到正确答案, 开心不已,还就此发表了 一番见解:“君子耻一物 不知,必游历久远,而后 见闻博。读坡诗二十年, 一日得之,喜可知也。” P6-9 “这本书里藏着一个你可能从未了解的苏东坡。” *新视角,深入探究,还原苏东坡的本来面貌。 解密苏东坡的多重潜在身份。 看他怎么做父亲。如何教育子女。 看他怎么为人兄。看他怎么为丈夫。 看他怎么研究美食,怎么饮酒怎么饮茶。 看他怎么吟风弄月,把平淡的日子过出诗意。 看他怎么引领潮流,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快意。 看他如何与自我及世界和解,获得大自在。 在他的人生角色里, 与他的作品偶遇。 在诗词里,感受他的快乐与悲伤。 在文章中,感受他的豪情与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