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云南人民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杨善洲传
ISBN: 9787222170490
多难之家 公元1927年2月5日,在 云南省西部保山县第六区关 南乡大柳水刘家山头的山民 杨发龙家里诞生了一个婴儿 。这一天是农历正月初四, 刚过年就添了新丁,本来是 双喜临门,理应庆贺,但杨 家却高兴不起来。 大柳水地处深山,村民 都是依附附近姚关坝里地主 家才能过活的佃户,基本没 有田产,生活十分贫苦。这 里四周都是山峰,一个小村 子孤独地深藏在山谷中,只 有一条细细的小路把它和附 近数十里山区唯一的集镇姚 关街连在一起,出山换取生 活物资的农民和进山收账的 地主,走的是同一条弯弯曲 曲的山间小径。 生活在大柳水周围的山 民们,都是近一两百年来从 外地逃亡而来躲避穷困的农 民后裔,几乎都是文盲。对 于自身“到底是从何处而来” 的历史,每一辈后人只是从 故去的老人那里得到一点越 来越淡的记忆残片,自然也 说不清自己家族更为遥远的 过去。但对于土地的渴望, 则是每一辈人永远都在孜孜 以求的梦。不过,就当时来 讲,“穷人走千里行万里, 总走不出有钱人家的地皮。 ”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土地 都是攥在几家人手中的“后 花园”,穷困潦倒的农民永 远只能是一辈又一辈、层出 不穷地在这些“后花园”里辛 苦劳作的廉价奴隶,最后的 劳动收获手中已经所剩无几 。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 在那个一切“全靠老天”的年 代,即使是地主家的生活也 未必多么富足,大柳水村佃 户们心目中的地主老爷形象 ,也不过就是住得起瓦房, 吃得起白米饭,饭桌上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