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
原售价: 12.00
折扣价: 8.70
折扣购买: 唐诗(彩图本)/小学生国学文库
ISBN: 9787539191157
边塞诗,顾名思义,就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 自然风光为主 要题材的诗歌。边塞诗由来已久,早在《诗经》中就 已出现,初步 发展于汉魏南北朝时期,隋代开始兴盛,唐代进入其 黄金时代。据 统计,唐代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两百首,而《全唐 诗》中收录的 边塞诗多达两千多首。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唐 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 部分。 从初唐到晚唐,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原的侵犯始终 未断,所以朝 廷屡派军队前往御敌。军队里除了带兵打仗的武将, 还有一批随军 掌管文牍事务的文官,这样一来,大批的丈人就有了 去边塞参战的 机会,唐代的边塞诗也由此兴盛。由于国力强弱的不 同,在对外战 争中的胜负也不定,所以不同时期的边塞诗呈现出了 不同的风格, 初唐时期的边塞诗格调多昂扬奋发,中唐前期尚有其 余响,而中唐 后期及晚唐就只有对昔日盛况的追慕以及对凄凉现实 的哀叹。我们 从边塞诗中就可以看出一个朝代的盛衰荣辱。 边塞诗题材开阔,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 边塞风光;二 是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三是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 抱负;四是边 疆将士的思乡情思。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边塞诗又 各有不同,主 要有下面几个类型: 一、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来写战争的惨烈或者写报 国的热情,如 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玉门关。黄沙 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从闺中思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们和 平安宁的生 活,如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 啼。啼时惊妾 梦,不得到辽西。” 三、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如杜甫 的((兵车行》 中有句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 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四、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在戍边而产生的精 神上的痛苦,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翩翩起舞换新声,总是关 山旧别情。缭 乱别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唐代的边塞诗中有着浓郁的汉代情结,常以汉喻 唐,诗篇中常 称出征的军队为汉兵,将领称汉将,边塞称汉塞,在 提起周边少数 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朝的称谓,称对方为匈奴,称其 首领为单于、 左贤。称颂战地英雄时,最常提及的也是汉朝抗击匈 奴的名将李 广、霍去病、卫青等人。汉朝是华夏王朝的一个巅峰 时期,抵御外 敌,保家卫国,留下了不少赫赫战果,唐诗中的汉代 情结表达的不 仅是诗人的一种美好怀想和期望,也是对历史的继承 与超越。 作为边塞诗巅峰的唐代边塞诗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它题材非常 广阔,除了抒情,还有不少专门描写边塞地理和风土 人情的诗篇; 写奇情壮景时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基调昂扬,气势 流畅,富有崇 高感;体裁丰富,歌、行、律诗、绝句皆有佳作。从 美学上来说, 其主要特征是壮美,阳刚之美,让人感受到一种极为 向上的生命 力,体现了唐朝泱泱大国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唐代边塞诗人众多,很多我们熟悉的大诗人如李 白、杜甫、王 维都写过边塞诗,而“初唐四杰”中的王勃和杨炯也 写过不少脍灸 人口的边塞诗。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甚至 还涌现了著名 的边塞诗派,其代表人物有高适(《燕歌行》)、岑参 (《白雪 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从军行》)、李颀(《 古从军 行》)、王翰(《凉州词》)、王之涣(《凉州词》)等 。中晚唐 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在题材上仍有所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