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长风破浪渡沧海
ISBN: 9787220115745
父亲的打杵子 父亲去世时,我刚满四岁。现在想来,记忆是模糊的 ,仿佛睁大眼睛,看颜色沉沉暗黄的老电影,不管多用力 ,只能捕捉到一点影影绰绰,一些悲郁哭声,少许黑白记 忆。唯一清晰记得的,是母亲在父亲葬礼上哭天抢地,她 被人扶着,哭得声嘶力竭。一岁多的七弟路还走不太稳, 他看见母亲哭,也张大嘴巴号哭,重心不稳,随即摔了一 嘴的泥。 父亲一世,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我在想念自己生命 来处时,只能去照照镜子,看镜中那个四十多岁的男人, 是否长着一张和父亲相似的脸?是否有着父亲的五官印迹眉 眼轮廓?父亲去世时,只比现在的我大几岁,他怎么忍心抛 下一个悲痛万分的妻子和七个儿女?当时他足如何硬下心肠 走上黄泉路的?我曾因为这个问题耿耿于怀,随着年岁渐长 ,我释然了:不是父亲心狠,他当时身患肺结核,病痛已 折磨了他好几年,苦不堪言。若换在如今,医疗技术发达 ,农村居民都加入了“新农合”,父亲这病真算不上什么 绝症。但在1976年的南部县偏僻农村,肺结核足以要了他 的性命。父亲再不舍又能怎么样呢?对人世有再多挂牵又能 怎样呢?他扭不过命运的强悍武断,解不开死神紧实的枷锁 。 父亲走了,他唯一留下的遗物,是“打杵子”。我的 家乡地处山区,山势险峻,沟壑纵横,道路崎岖,在20世 纪.交通极不发达,村民们采购货物、运输粮食,全靠人 力搬运,这便诞生了村民搬运货物的几件宝物:背篓、夹 背、背架子和打杵子。 背架子一般是男人来背负体积较大较重的物品,比如 捆扎背负玉米秆、麦草稻草、柴火或者背箱柜。一根长长 的指头粗的麻绳系在中间,没有背东西时,拉上去盘绕在 背架子的顶端,背东西时,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背这 么沉重的东西翻山越岭,中途不敢随便歇脚,如果偷懒歇 一歇,待到要起身时,没有人拉一把,连站都站不起来。 于是聪明的山里人,发明了“打杵子”。打杵子是一种木 头做的类似拐杖的东西,呈T形,背东西时,抱在怀里或提 在手中。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村民在用夹背或背架子背 运货物,沿着崎岖山路爬行时,打杵子可以当拐杖使用, 这对背负重物的人来说,等于多了一条腿,多了一个保持 平衡的支点。另一个作用,和它的造型有关——打杵子形 似拐杖,但其“横木”比拐杖的“握手横木”要长许多, 当背负重物的人行走得疲累,需要停下来歇歇脚时,他们 不必将背负的货物放存地上,直接把打杵子支到背架子下 面,这样既可以让酸痛的双肩得到缓解,人也可以得到歇 息。休息好了,不必别人帮忙,又能继续前行。 父亲走了,走上了一条永不归家的路。他留下的打杵 子,静静地靠在墙角,我有时会走过去,偷偷摸一摸。这 是被父亲片用旧的打杵子,拂去灰尘,木头纹理露出一层 釉光,仿佛父亲长着老茧的手刚刚才握过它,上面还留有 余温。我经常摸一摸,再摸一摸,我现在才明白,当初小 小的我,无数次去亲近和触摸打杵子,其实是一种说不清 楚却植根内心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