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共5册)

张晓风散文(共5册)
作者: 张晓风|责编:陈潇//邓东山//丁辉//冯静芳//谢园园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190.00
折扣价: 121.60
折扣购买: 张晓风散文(共5册)
ISBN: 9787533959999

作者简介

张晓风,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家,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教授国学及文学创作40余年。 2009年获台湾中国文艺协会散文创作荣誉文艺奖章,享誉华人世界的古典文学学者、散文家、戏剧家和评论家。 被赞为“近五十年华语文学最温柔的一支笔”,文章入选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多次被选作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你还没有爱过》《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星星都已经到齐了》《送你一个字》《玉想》等,戏剧《武陵人》《和氏璧》等,作品曾获中山文艺散文奖、吴三连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内容简介

我的幽光实验 闰三月,令人犹豫。恋旧的人叫它暮春,务实的人叫 它初夏——我却趑趑趄趄,认为是春夏之交。 这一天,下午五点,我回到家。时令姑且算它是春夏 之交,五点钟,薄暮毕竟仍悄悄掩至了。这一天,丈夫和 女儿刚好都有事不回家吃晚饭。我开了门,一个人站在门 前,啊!我等这一天好久了,趁他们不在,我打算来做我 的“幽光实验”。 想做这个实验想了好一阵子,说起来,也不过发自一 点小小的悲愿,事情是这样的:我反核,可是,我却用 电。我反对我们的核能废料运到雅美人的碧波家园去掩 埋,然而,我却每个月出钱给电力公司以间接支持他们的 罪行,我为自己的伪善而负疚。不得已,只好以少用电来 消孽。因此,在生活里,我慎重地拒绝了冷气。执教于公 立学院,学校的预算比捉襟见肘的私立大学是阔多了,连 工友室也装冷气,全校不装冷气的大概只剩我一个了。每 次别人惊讶问起的时候,我一概以“我不怕热”挡过去。 后来,某次聊天,发现林正杰也不用冷气,不禁叹为知 己。台北市的盛夏,用自己一身汗水去抗拒苦热,几乎接 近悲壮。这其问,也无非想换个心安。“又反核四厂,又 装冷气机”,对我而言,简直是基本上的文法不通,根本 是说不出口的一句话。 除了冷气机不用之外,还能不能找个法子省更多的电 呢?我问自己。 有的,我想,如果每一天晚一点才开灯的话。 听母亲说,外婆和曾外婆,她们虽然家境富裕,却都 是在黄昏时摸黑做针线的。“她们的眼睛真好哩!摸黑缝 出来的也是一手好针线呢!她们摸黑还能穿针,一穿就 进。” 我遥想那属于她们的年代,觉得一针一线都如此历历 分明。人类过其晨兴夜寐的岁月总也上万年了,电灯却是 近百年来才有的事。油灯、蜡烛在当年恐怕都是能省则省 的奢侈品。既然从太古到百年前,人类都可以生活得好好 的,可见“电力”是个“没有也罢”的东西。 上帝造的人,本是一种简单的生物:早晨起床,工 作,晚上睡觉,睡觉前的时间可以摸黑做一些半要紧半不 要紧的事,例如洗澡、看书、讲故事、作诗。 反正上帝他老人家该负全责的,白昼是他安排的,黑 夜是他规划的。那么,在昼夜之间的夕暮,也该归他管才 对。根据这样的逻辑演绎下来,人类的眼睛当然理该可以 适应这时刻的光线。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变得像一个神经质的小 孩,不能忍受一点点幽暗。一个都市人,如果清晨五点醒 来,连想都不用想,他的第一个本能大概就是急急按下电 灯开关,让屋子大放光明。他已经完全不能了解,一个人 其实也可以静静地坐在黎明前的幽光里体会时间进行的感 觉。那时刻,仿佛宇宙间有一把巨大的天平,我在天平此 端,幽光,在彼端。我与幽光对坐,并且感知那种神秘无 边的力量。方其时,人,仿佛置身密林,仿佛沉浮于深泽 大沼,仿佛穴居野处的上古,仿佛胎儿犹在母体,又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