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百部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百部
作者: (明)李时珍
出版社: 三秦
原售价: 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百部
ISBN: 978780736340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草部 山草类 甘草 【释名】蜜甘(《别录》)、蜜草(《别录》)、美草(《别录》)、路草( 《别录》)、灵通(《记事珠》)、国老(((别录》)。李时珍说:大径寸而结 紧断纹者为佳,谓之粉草。 根 【集解】李时珍说:方书炙甘草皆用长流水蘸炙之,至熟刮去赤皮, 或用浆水炙熟。 【气味】甘,平,无毒。李时珍说:通人手足十二经。 【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旭,解 毒。(《本经》) 梢 【主治】生用治胸中积热,去茎中痛,加酒煮玄胡索、苦楝子尤妙。( 元素) 头 【主治】主痈肿,宜入吐药。(时珍) 【发明】李时珍说:甘草外赤中黄,色兼坤离;味浓气薄,资全土德 ,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而人不知,敛 神功而己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然中满、呕吐,酒客之病,不喜其甘 ;而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与之相反,是以迂缓不可以救昏昧,而君 子尝见嫉于宵人之意欤? 【附方】伤寒心悸,脉结代者:甘草二两,水三升,煮一半,服七合 ,日二服。(《伤寒类要》) 人参 【释名】人菠(音参。或省作■)、黄参(吴普)、血参(《别录》)、人 衔(《本经》)、鬼盖(《本经》)、神草(《别录》)、土精(((别录》)、地 精(《广雅》)、海腴、皱面还丹(《广雅》)。人菠,神草。时珍日:人菠 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菠、神草。菠字从菠,亦 浸渐之义。菠即浸字,后世因字文繁,遂以参星之字代之,从简便尔。 【集解】李时珍说:上党,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 。今所用者皆是辽参,其高丽、百济、新罗三国,今皆属于朝鲜矣。 根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运头痛,反胃吐食,痃疟, 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 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时珍) 【发明】言闻说:人参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微苦补阴。 人参气味俱薄。气之薄者,生降熟升;味之薄者,生升熟降。如土虚火旺 之病,则宜生参,凉薄之气,以泻火而补土,是纯用其气也;脾虚肺怯之 病,宜用熟参,甘温之味,以补土而生金,是纯用其味也。 【附方】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生姜半斤取汁,白蜜十两,人参末四 两,银锅煎成膏,每米饮调服一匙。(《普济方》) 沙参 【释名】白参(吴普)、知母(《别录》)、羊乳(《别录》)、羊婆奶(《 纲目》)、铃儿草(《别录》)、虎须(《别录》)、苦心(《别录》:又名文 希,一名识美,一名志取)。 【集解】《别录》记载:沙参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续山,二月、八 月采根暴干。又说:羊乳一名地黄,三月采,立夏后母死。 根 【气味】苦,微寒,无毒。 【主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本经》)清肺火,治 久咳肺痿。(时珍) 【发明】元素日: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代之,取其味甘 也。 【附方】肺热咳嗽:沙参半两,水煎服之。(《卫生易简方》) 桔梗 【释名】白药(《别录》)、梗草(《别录》)、荠苊(《本经》)。时珍 说: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桔梗、荠苊乃一类,有甜、苦二种,故 《本经》桔梗一名荠苊,而今俗呼荠苊为甜桔梗也。至《别录》始出荠苊 条,分为二物,然其气味功用皆不同,当以《别录》为是。 【集解】(根)时珍曰:今但刮去浮皮,米泔水浸一夜,切片微炒用。 【气味】辛,微温,有小毒。时珍日:当以苦、辛、平为是。 【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本经》):主 口舌生疮,赤目肿痛。(时珍) 【发明】时珍日:朱肱《活人书》治胸中痞满不痛,用桔梗、枳壳, 取其通肺利膈下气也。张仲景《伤寒论》:治寒实结胸,用桔梗、贝母、 巴豆,取其温中消谷破积也。又治肺痈唾脓,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 肺,甘温泻火,又能排脓血、补内漏也。其治少阴证二三日咽痛,亦用桔 梗、甘草,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热,合而用之,能调寒热也。后人易名 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 【附方】肺痈咳嗽,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 久吐脓如粳米粥者,桔梗汤主之:桔梗一两,甘草二两,水三升,煮一升 ,分温再服。朝暮吐脓血则瘥(张仲景《金匮玉函方》);喉痹毒气:桔梗 二两,水三升,煎一升,顿服。(《千金方》) 委蕤 【释名】女萎(《本经》)、葳蕤(吴普)、萎移(音威移)、委萎(《尔雅 》)、萎香(《纲目》)、荧(音行《尔雅》。)、玉竹(《别录》)、地节(《 别录》)。时珍日:按黄公绍《古今韵会》云:葳蕤,草木叶垂之貌。此草 根长多须,如冠缨下垂之绥而有威仪,故以名之。凡羽盖旌旗之缨绥,皆 象葳蕤,是矣。 【正误】李时珍说:《本经》女萎,乃《尔雅》委萎二字,即《别录 》萎蕤也,上古钞写讹为女萎尔。古方治伤寒风虚用女萎者,即萎蕤也, 皆承本草之讹而称之。诸家不察,因中品有女萎名字相同,遂致费辩如此 。今正其误,只依《别录》书萎蕤为纲,以便寻检。其治泄痢女萎,乃蔓 草也,见本条。 【集解】陶弘景说:今处处有之。根似黄精,小异。服食家亦用之。 根 【修治】雷敫说:凡使勿用黄精并钩吻,二物相似。萎蕤节上有须毛 ,茎斑,叶尖处有小黄点,为不同。采得以竹刀刮去节皮,洗净,以蜜水 浸一一宿,蒸了焙干用。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男予小便频数, 失精,一切虚损。(时珍) 【发明】李时珍说:萎蕤性平味甘,柔润可食。故朱肱《南阳活人书 》,治风温自汗身重,语言难出,用萎蕤汤,以之为君药。予每用治虚劳 寒热瘸疟,及一切不足之证,用代参、耆,不寒不燥,大有殊功,不止于 去风热湿毒而已,此昔人所未阐者也。 【附方】痫后虚肿小儿痫病瘥后,血气上虚,热在皮肤身、面俱肿。 萎蕤、葵子、龙胆、茯苓、前胡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圣济 总录》) 【附录】鹿药。(《开宝》)李时珍说:胡洽居士言鹿食九种解毒之草 ,此其一也。或云即是萎蕤,理亦近之。姑附以俟考访。 肉 苁 蓉 【释名】李时珍说: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 【修治】雷教说:凡使先须清酒浸一宿,至明以棕刷去沙土浮甲,劈 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草样。有此能隔人心前气不散,令人上气也。 以甑蒸之,从午至酉取出,又用酥炙得所。 【气味】甘,微温,无毒。别录日:酸、咸。 【主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 多子,妇人瘕瘕。(《本经》) 【发明】王好古说:命门相火不足者,以此补之,乃肾经血分药也。 【附方】补益劳伤,精败面黑:用苁蓉四两,水煮令烂,薄切细研精 羊肉,分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食。(《药性论》)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