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学概论(全国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规划教材)

疾病学概论(全国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规划教材)
作者: 编者:宋伯根//裘莹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31.84
折扣购买: 疾病学概论(全国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规划教材)
ISBN: 9787302484110

作者简介

宋伯根,男,同济大学教学督导,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副主任,《病理学》主讲教授。198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病理教学与研究工作30余年。主要从事肿瘤病理以及粘膜癌早期诊断新方法的研究。就有关胃癌的病因与发病学的研究,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参与协作研究的“提高胃癌诊治水平”及“固有荧光诊断早期粘膜癌”两项目分别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专业图谱2部《病理组织学实习图谱》、《病理学实习指导和组织图谱》。主讲的《病理学》课程为校精品课程。 裘莹,女,日本大阪大学医学博士,现就职清华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病理学》主讲教授。从事病理教学和科研工作20年,主讲的《病理学》课程为清华大学精品课。曾获得优秀青年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机制的研究。主持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课题曾获贵州省二等奖。

内容简介

疾 病 学概论 临床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中最常见的是水钠代谢紊乱。水钠代谢紊乱往往可同时引起体液容量变化和渗透压变化。因此,水钠代谢紊乱可根据体液渗透压和容量的变化进行分类,也可按血钠浓度的变化进行分类。在容量变化上有脱水和水中毒,这里主要针对脱水进行简单介绍。 一、水钠代谢紊乱 机体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称为脱水。根据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可将脱水分为 3种类型(表 3-1):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表 3-1 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比较 主要特征 高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失水部位 细胞内为主 细胞外为主 内外均丢失 丢失比率 失水>失钠 失钠>失水 成比率丢失 血清钠浓度( mmol/L) >150 <130 130~150 血浆渗透压( mmol/L) >310 <280 280~310 (一)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亦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其基本特征为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低于 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 280mmol/L,细胞外液量减少。 1.原因和机制 (1)经肾丢失液体过多。 (2)肾外性丢失大量液体:如经消化道丢失;大量胸、腹水形成进入第三间隙;经皮肤丢失;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补液中补水多于补钠等情况。 2.对机体的影响 以细胞外液丢失为主,易发生休克、组织脱水征、多尿、低比重尿,口渴不明显,严重者可出现脑细胞水肿。 (二)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亦称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其基本特征为失水多于失钠,致使血清钠浓度增高,高于 150mmol/L,血浆渗透压增高,高于 310mmol/L,细胞内水分被脱出,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容量均减少。 1.原因和机制 (1)水摄入减少:水源缺乏(沙漠、其他遇险);临床禁水、禁食不当;昏迷患者不能饮水;渴感减弱的极度衰弱患者或老年患者。 (2)水丢失过多:经皮肤失水过多(大量出汗、发热时皮肤的不感蒸发);经呼吸道失水过多;经肾失水过多(尿崩症、糖尿病高血糖、利尿药使用不当);经胃肠道失水过多(严重呕吐、水样腹泻)。 让读者科学地了解医学知识。从疾病的病因、疾病的基础病理表现和病理过程的基础知识着手,使读者系统和概括地了解疾病的知识,从而对疾病的本质有所把握。然后以社会中的常见病作为重要的例证,一方面加深了解了疾病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又使读者了解这些具体疾病病因和临床病例表现,为疾病的防治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