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山西人民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4.80
折扣购买: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2017)
ISBN: 9787203103455
石耿立,笔名耿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授,当代**散文家、诗人。 2014年第五期《北京文学》封面人物,获《人民*报》与中国作协“美丽中国”奖:作品获第四届在场主义散文奖、第六届老舍散文奖、《中国作家》第二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散文集入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山东省第二届泰山文艺奖: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和**多家**选本选载,有广泛的影响。 《缅想的灵地》列《北京文学》评选“2010年中国当代文学*新作品排行榜”:《悲哉,上将*》201O年列《北京文学》评选“2009年中国当代文学*新作品排行榜”:散文多次名列中国散文排行榜前列。 曾出版《遮蔽与记忆》《无法湮灭的悲怆》《藏在*间》《青苍》《缅想的灵地》《新艺术散文概论》等十余本散文集。
鱼帖 石涛的画一笔好画,朱耷的画一笔妙画。好画有 味,妙画有道。石涛的书画有味,朱耷的书画有道。 道可道,**道。有味的书画是青菜,嚼一嚼咽得下 去。有道的书画是橄榄,嚼一嚼咽不下去。但吃一口 ,即有余味。 朱耷的鱼味有余味。青年时看朱耷画鱼,以为怪 。少见多怪。现在看朱耷的鱼,觉得呆。此呆非木* 之呆,而是醉鱼之呆。乡下农人在鱼塘里撒下酒糟, 鱼吃了,体态似喝醉了一般不谙水性。 窗外风也萧萧雨也潇潇,秋天的凉意吹进来,吹 得动挂轴条幅吹不动墨池镇尺。想象布衣的朱耷站在 案前画鱼,下笔似青天起乌云,画着画着,鱼突然变 成罗汉。铅灰的影子,像一件陶器,衣衫染着淡淡朱 砂与宿墨的印痕。 朱耷的鱼多在白纸的虚空中游动,鱼水两忘。 朱耷喜欢画鳜鱼,鳜鱼为肉食性鱼类,在画中也 是一副恶头恶脑的神情。有时候是愤怒的鳜鱼,有时 候是自负的鳜鱼,有时候是平静的鳜鱼。 鳜鱼有时候写作“贵鱼”,为了讨口彩。鳜鱼卖 得也不便宜,一条鳜鱼抵我一篇文章的稿费。想想我 的文章卖得也不便宜,有时候一篇文章也能买十条鳜 鱼。于是释然。鳜鱼有时候写作“桂鱼”。鳜鱼厚皮 紧肉,黄身有黑斑,斑斑驳驳,恍如秋天桂花黄的暗 影。 鳜鱼刺少,种类很多,它的肉属蒜辦肉,细嫩鲜 美。据说它夏天好钻在石缝里,是鱼类中**像牛羊 ,有肚能嚼的,所以吃小鱼。***的是翘嘴鳜,画 里常常见到:水墨画家画鳜鱼,嘴都像个大铁钩子似 的翘起。 鳜鱼是美馔,张志和“桃花流水鳜鱼肥”一句有 出尘之美,一片隐逸之气。 鳜鱼四时皆有,三月时*为肥美。在清代汇总的 菜谱《调鼎集》中,记有十多种鳜鱼的做法,除了清 蒸,认为炒片*佳,炒者以薄为贵。饭馆里平*所做 的整鱼,常用鳜鱼,醋熘、红烧、酱汁、五柳都可。 零做的如滑熘、瓦块、糟熘、锅鱼、葱椒鱼、高丽鱼 条、抓炒鱼片等,全和黄鱼做法相同。 鳜鱼的“鳜”字,颇可玩味。李时珍《本*纲目 》中对鳜的理解是形体上的:“鳜,蹶也,其体不能 屈,曲如僵,鳜也。”李时珍还解释:“昔有仙人刘 凭常食石桂鱼,桂鳜同音,当即是也。”宋人罗愿的 《尔雅翼》中还记有一种传说:如果渔翁钓到一条雄 鳜鱼,数条雌鱼都会舍身来救,因此,一条甚至能引 来十多条。鳜鱼是情义之鱼。 朱耷画鱼有佛性。 朱耷画鸟有人性。 那些鸟茕茕独立,或仰天而鸣或展翅欲飞或引颈 回视,孤芳而不自赏。到底是太寂寞,寂寞得无暇自 赏,朱耷在从从容容中把玩自己的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