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喜爱的民间故事/中华经典精选

孩子们喜爱的民间故事/中华经典精选
作者: 毛晓青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1.30
折扣购买: 孩子们喜爱的民间故事/中华经典精选
ISBN: 9787213079559

作者简介

毛晓青:《山海经》杂志社总编、编审,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专业委员会主任。从事民间文学研究写作20年,主持主办多项省级民间故事大赛,连续5年主编“中国年度故事”选本。著有《中国传统鼻烟壶》《中国传统砖雕》《风云国师刘基传》(合著)等。

内容简介

大禹治水守护会稽城 大禹治水的故事发生在4000多年前,那时候中国 正是三皇五帝的时代。尧统治时期,中国大地上洪水 泛滥,人们已经无法在平原地区生活,只能舍弃家园 ,躲避到山上。尧看到百姓流离失所,非常痛心,决 心消除水患,就命令鲧去治水。 鲧采用的治水方法是堵。哪里有洪水,他就在哪 里筑起堵塞洪水的堤坝。洪水越来越大,鲧就把堤坝 越修越高,越修越高……终于有一天,“轰隆”一声 ,堤坝坍塌了,滔滔洪水再次倾泻而出,淹没了大地 。 这个时候,尧已经禅位给了舜。舜见鲧不仅没把 洪水治好,反而愈治愈严重,就革了鲧的职务,将他 流放至羽山。舜又令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亲的事业,继 续治水。 大禹就这样接受了治理洪水的使命。他茶不思, 饭不想,日夜思考着治水的方法。他知道,像父亲那 样用堤坝堵,显然是行不通的。那该怎么办呢? 有一天,大禹一边苦思冥想着治水的方法,一边 来到会稽山上散心。走着走着,他突然发现一个山洞 隐藏在草丛中,便好奇地拨开杂草,探身走了进去。 山洞的石壁上布满了青苔。借着洞口投进来的日 光,大禹隐约发现石壁上密密麻麻刻着各种符号。他 连忙拿起石块刮掉青苔,仔细查看上面的符号,猛然 一拍大腿,惊呼道:“好啊!”原来,刻在石壁上的 ,竟是黄帝多年的治水经验。 大禹受到黄帝的启发,认为治水不能用“堵”, 而是要“疏”。于是,他计划把鲧修筑的堤坝全部刨 开,再开凿浅浅的沟渠,把洪水引入大海。 大禹说干就干。他在九州治水,每天和治水的百 姓吃住在工地。他亲自挖土挑泥,因为整天浸泡在烂 泥中,两条腿都烂了,走路一拖一拖的。后来,人们 把走路一拖一拖的样子叫作“禹步”。 大禹为治水废寝忘食,人也日渐消瘦。管大禹伙 食的叫仪狄,仪狄想给大禹做顿好吃的,就到深山里 去打猎。当他静悄悄地趴在草丛中等待猎物时,远远 看见几只猴子吃了掉在地上的腐烂桃子后,不久就歪 歪扭扭地倒下了。 仪狄好奇地走过去,只见几只猴子已经呼呼大睡 ,脸蛋就像猴屁股一样红扑扑的。仪狄用手指勾起一 点猴子吃过的桃酱,放嘴里一尝,哇,又香又甜。仪 狄忍不住连吃了几口,顿时浑身发热,整个人都兴奋 起来。 仪狄就把桃酱收集起来,拿回去慢慢研究。原来 ,那吃了会让人兴奋得手舞足蹈的奇异汁水是桃子腐 烂发酵形成的。仪狄受到启发,用野果、粮食发酵, 酿出神水给大禹解乏。仪狄做给大禹喝的“神水”, 就是最早的绍兴黄酒,仪狄因此被尊为酒神。 大禹接受治水重任时,才婚后第四天。他忍痛与 新婚妻子告别,毅然踏上了治水的征程。此后,他治 水十三年,一次家都没回过。这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有一次,大禹来到安徽老家疏通渠道,经过家门 口时,本打算像前两次一样匆匆而过。可是,这一次 ,大禹停住了脚步,侧耳倾听起来。他听到家里有婴 儿的啼哭声,原来他的儿子启出生了。大禹站在门外 ,听着儿子的哭声,眼泪簌簌地落下来。他多么想进 去抱一抱自己的孩子啊。大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缩 回了脚,继续大踏步向前走去。他知道,一旦进了家 门,就会失掉治水的决心和勇气。他要等治水成功之 后,再回家。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