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探奥(精)/上海交大·全球人文学术前沿丛书

中国古代散文探奥(精)/上海交大·全球人文学术前沿丛书
作者: 杨庆存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150.00
折扣价: 105.00
折扣购买: 中国古代散文探奥(精)/上海交大·全球人文学术前沿丛书
ISBN: 9787100217958

作者简介

杨庆存,中国古代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新人文学院(2015)首任院长,博士生导师。山东平邑人,先后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1993年师从王水照先生,1996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5年受聘上海交通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导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文、英文版)、《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期刊发表论文150多篇;在中华书局、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个人专著《宋代散文研究》《黄庭坚与宋代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文化论稿》《社会科学论稿》《神话九章》等,合作专著《宋代文学史》(上下)、《宋代文学通论》、《中国古代文学通论》等,共38种。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各类课题12项。获教育部第七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获评上海交大名师、“凯原十佳”教师、“最受欢迎教师”。现任中国宋代文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汉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编委。获评“2022中国大学高贡献学者”“2022上海市大学高贡献学者”。

内容简介

易安(李清照)散文的文采首先表现在雅善用典方面。用典是古代文学的传统。宋代之前,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都有程度不同的用典现象。宋代书籍的广泛传播和学子的博闻通识,使用典空前普遍,成时代大潮,从西昆唱和,到江西诗社,用典蔚成风气,故李清照也把“典重”、“故实”纳入衡词标准之中。宋代散文与诗歌不同,基本上承继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优良传统,沿着平易自然的路子走。从王禹偁“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答张扶书》)的理论主张,到欧阳修自然平易的创作实践,乃至苏东坡“滔滔汩汩,不择地而出”的艺术风格,北宋散文诸名家名作,一般典实甚少,除赋体作品仍旧保持着用典传统,其他体裁的散文并不讲求用典。李清照在这方面与前辈圣哲有所不同,她的散文一方面力求平易自然,同时又大量用典,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其一,用典频率高。《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全文四十五句(分句不计,下同),典实近五十;《打马赋》通篇不足五十句,掌故过半百;《打马命辞》、《打马图经序》、《金石录后序》诸篇中的典故均以十计。易安散文不仅篇篇有典,有的句句用典,乃至一句数典。《打马赋》中“若乃吴江枫冷,燕山叶飞;玉门关闭,沙苑草肥;临波不渡,似惜障泥”,文才三句,而实五典;《打马图经序》中“故庖丁之解牛,郢人之运斤,师旷之听,离娄之视,大至于尧舜之仁,桀纣之恶,小至于掷豆起蝇,巾角拂棋,皆臻至理者何?妙而矣!”文只两句,而用八典……其用典之多、之密可见一斑。 其二,用典精博明当。易安散文典实密集,却无堆砌感和艰涩感,这主要与作者的精于选择、巧于组织、善于表述有关。如《贺人孪生启》云“无午未二时之分,有伯仲两楷之似。既系臂而系足,实难弟而难兄。玉刻双璋,锦挑对褓”。这里挑选了前代四个有关孪生的故实:任文二子、张伯楷仲楷兄弟、白汲兄弟和《西京杂记》中霍将军妻孪生二子论长幼,分别从出生时辰相去无几、长相极相似、亲人难以分辨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予以运化成文,结尾两句又用“双、对”挑明,即便读者不知典出何处,而文意亦已十分明确,知者自诧其精博,无怪乎俞正燮惊叹“其用事明当如此”(《易安居士事辑》)。再如“王涯、元载之祸,书画与胡椒无异;长舆、元凯之病,钱癖与传癖何殊!名虽不同,其感一也”(《金石录后序》),此三句为一意群,前两句运化四个典故,王涯、元载事见《新唐书》,长舆、元凯事采自《晋书》,后一句则点明其实质皆“惑”,读者不必详审典实,仅据其文,意亦甚明,且典出一书,异事寻同,又非博熟而不能。 其三,用典妥贴自然,了无斧痕。上面胪列的例子,已略可概见。 中国不仅是诗歌的国度,更是散文大国。本书中,文史大家杨庆存教授带您领略中国古代散文的渊源流变 。本书以严谨详实的历史实证和文献材料,立足于中国古代散文与中国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全面梳理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发生、演进、传播和影响。本书还从中国古代散文的递嬗规律出发,历时性地对先秦诸子以及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李清照、杨万里、辛弃疾等散文大家的创作实践和历史地位予以梳理,并提出不少新理论、新观点、新思考。本书旨在发掘中国散文丰沃的思想文化和审美资源,以助益“文化自信”的落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