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15.00
折扣价: 9.80
折扣购买: 读书指南/跟大师学国学
ISBN: 9787101074406
《孟子》之编纂者及篇数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孟子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 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赵岐《孟子题辞》云:“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 ,难疑问答,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 十五字。”据此则汉儒传说,皆谓此书为孟子自撰,然书中称时君皆举其 谥,如梁惠王、襄王、齐宣王、鲁平公、邹穆公皆然,乃至滕文公之年少 亦皆如是,其人未必皆先孟子而卒,何以皆称其谥?又书中于孟子门人多 以“子”称之,乐正子,公都子、屋庐子、徐子、陈子皆然,不称子者无 几,果孟子所自著,恐未必自称其门人皆日子。细玩此书,盖孟子门人万 章、公孙丑等所追述,故所记二子问答之言最多,而二子在书中亦不以子 称也。其成书年代虽不可确指,然最早总在周赧王十九年(西纪前二九六) 梁襄王卒之后,上距孔子卒一百八十余年,下距秦始皇并六国七十余年也 。 今本《孟子》七篇,而《汉书·艺文志·儒家》云:“孟子十一篇。 ”应劭《风俗通·穷通篇》亦云然。赵岐题辞云:“又有外书四篇——《 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其文不能宏深,不与内篇相 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人依放而托也。”据此,知汉时所流传者,尚有外 书四篇,与今七篇混为一本。赵邠卿(岐)鉴定为赝品,故所作《孟子章旬 》,惟释七篇。此后赵注独行,而外篇遂废。后人或以为惜,但吾侪颇信 邠卿鉴别力不谬,其排斥外篇,不使斌玞乱玉,殆可称孟子功臣。今外篇 佚文,见于《法言》、《盐铁论》、《颜氏家训》、李善《文选注》…… 等书有若干条,经近人辑出,诚有如邠卿所谓“不能宏深,不与内篇相似 ”也。至明季姚士舞所传《孟子外书》四篇,则又伪中出伪,并非汉时之 旧,更不足道矣。 《孟子》之内容及其价值 孟子与荀卿,为孔门下两大师。就学派系统论,当时儒、墨、道、法 四家并峙,孟子不过儒家一支流,其地位不能比老聃、墨翟,但孟子在文 化史上有特别贡献者二端: 一,高唱性善主义,教人以自动的扩大人格,在哲学上及教育学上成 为一种有永久价值之学说。 二,排斥功利主义,其用意虽在矫当时之弊,然在政治学社会学上最 少亦代表一面真理。 其全书要点略如下: 一,哲理谈。穷究心性之体相,证成性善之旨。《告子》上下篇,《 尽心》上篇,多属此类。 二,政治类。发挥民本主义,排斥国家的功利主义;提出经济上种种 理想的建设。《梁惠王》上下篇,《滕文公》上篇,全部皆属此类,其余 各篇亦多散见。 三,一般修养谈。多用发扬蹈厉语,提倡独立自尊的精神,排斥个人 的功利主义。《滕文公》、《告子》、《尽心》三篇最多,余篇亦常有。 四,历史人物批评。借古人言论行事,证成自己的主义。《万章》篇 最多。 五,对于他派之辩争。其主要者如后儒所称之辟杨、墨,此外如对于 告子论性之辩难,对于许行、陈仲子之呵斥,对于法家者流政策之痛驳等 皆是。 六,记孟子出处辞受及日常行事等。 右各项中,惟第四项之历史谈价值最低。因当时传说,多不可信,而 孟子并非史家,其著书宗旨又不在综核古事,故凡关于此项之记载及批评 ,应认为孟子借事明义,不可当史读。第五项辩争之谈,双方皆持之有故 言之成理,未可偏执一是。第二项之政治谈,因时代不同,其具体的制度 自多不适用,然其根本精神固有永久价值。余三项价值皆极高。P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