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史话/新编历史小丛书

春秋战国史话/新编历史小丛书
作者: 张传玺|总主编:戴逸
出版社: 北京人民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0.70
折扣购买: 春秋战国史话/新编历史小丛书
ISBN: 978753000408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章 春秋简史 ——社会转型(上) 东周的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自周平王东迁雒邑至韩 、赵、魏三家分晋(前770-前403)为春秋时期,自三家分 晋至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前403-前221)为战国时 期。“春秋”之名来源于记载这段历史的主要文献《春秋 》一书,“战国”之名来源于当时人称秦、楚等不断进行 战争的七大国为战国。就整个历史全面考察,这两个阶段 属于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民 族关系都处在转型的过程中。为了论述的方便,今将春秋 时期作为“社会转型(上)”,战国时期作为“社会转型 (下)”。前者讲述六大事件,而其所体现社会转型的内 容有三大问题:**,宗法制度破坏,贵族政治瓦解;第 二,天子权力削弱,诸侯互相兼并;第三,华夷关系由紧 张走向融合。 一 平王东迁,贵族政治*渐衰败 周平王逃到雒邑之后,往*的天子**几乎丧失殆尽 。 1.王室衰微。诸侯兼并 西周隆盛时期,对邦畿内的管理还算有效。这个范围 大致包括了西部的关中地区,以丰镐为中心;东部的河洛 地区,以雒邑为中心。可是平王东迁之后,关中几乎尽为 戎人所有。秦襄公曾以西陲大夫的身份将兵救周,又曾以 兵护送平王至雒邑,因而以功封为诸侯。《史记》卷五《 秦本纪》记载平王封秦襄公的命词说:“戎无道,侵夺我 岐、丰之地,秦能*逐戎,即有其地。”可见平王在关中 已无权益可言了。至于河洛东区,在周幽王时,郑国由今 陕西渭南市华州区迁来,建都新郑(今属河南),已占地 十邑。东周初,郑国*有扩展,多占邦畿之地。河洛北区 又多为晋国蚕食,或为戎狄侵占。大小诸侯与东周王室的 关系渐冷,朝觐、述职、纳贡、勤王等制渐同虚设,王室 的财政*益困难。平王五十一年(前720)去世,本属国丧 。其制:臣民如丧考妣,皆穿缟素,停止宴乐婚嫁。诸侯 、亲戚奔丧与否,都应照制度行事。可是许多诸侯若无其 事,连起码应以财物助丧事的“赙”都不肯送纳,其中就 包括了与王室的关系*亲密的鲁国。《左传·隐公三年》 经文*:“秋,武氏子来求赙。”即指此事。周王还多次 派人向诸侯“求车”“求财”。在这样的情况下,周王无 甚威信可言,只能低声下气地与强大的诸侯打交道。王室 大臣也时常提醒周王,对强大的诸侯要谦恭一些,要怀感 激之情。例如《史记·周本纪》记载王室大夫富辰一再对 周王说:“凡我周之东徙,晋、郑焉依。”“平、桓、庄 、惠,皆*郑劳。”《左传·隐公六年》也记载周桓公的 话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虽是这样,强大的诸侯仍*益飞扬跋扈,对周王亦很 蔑视,总想将周王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实现“挟天子以令 诸侯”的心愿。周平王时,由于郑对平王东迁有救护之德 ,即任郑武公为王室卿士,掌大权。武公死后,其子庄公 继任卿士,仍掌大权。周平王对郑氏两代掌王室之权心怀 疑惧,想重用西虢公以分郑氏之权。郑庄公闻知此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