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德(刘余莉精解群书治要)

政德(刘余莉精解群书治要)
作者: 刘余莉
出版社: 红旗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90
折扣购买: 政德(刘余莉精解群书治要)
ISBN: 9787505146303

作者简介

刘余莉,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人民网》理论频道文化教育专家,主要从事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特别是《群书治要》的研究与弘扬。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硕士,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后。曾应邀到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西门大学、昆士兰大学、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以及意大利、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进行演讲与研讨。 2015、2016、2017年连续三年应邀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就从《群书治要》看圣贤教育的重要性、如何进行道德教育、《孝亲尊师:中华文化的根本》等问题进行主题演讲。 代表著作为英文专著《规则与美德的统一》,英文编著《东西方的美德概念》;中文著作:《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华文化五讲》《群书治要十讲》《心态即命运》《儒家伦理学》;中文编著《群书治要译注》等。

内容简介

一、修身始于戒贪 【在位者一定要戒止贪心,特别是为民父母者,不能与民争利。如果想独占财利,必定会招致民怨,甚至导致灭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领导干部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那么,政德修养从哪里入手呢? 在《群书治要》这本讲治国理政的书中,用大量的篇幅告诉在位者、从政者应该如何修身。《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是说君主自己的身修好了,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不再是什么难事了。修身又从戒贪开始,这是合乎治国平天下的次第的。 楚庄王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一心一意想把楚国治理得强大,让百姓安居乐业。《群书治要·列子》中记载,有一次楚庄王向詹何请教说:“怎么治国?”詹何说:“我仅明白修身却还没明白治国的道理。”楚庄王很真诚地说:“我得以尊奉宗庙,拥有整个国家,我希望学会怎样来守护它。”詹何回答说:“我不曾听说过君主自身修养很好而他的国家却没有秩序的,也不曾听说过君主自身修养不好而他的国家却安定的。所以,根本就在于自身修养。像治理国家这种次要的事情,我就不敢对您讲了。”楚庄王听了,说道:“你讲得很好。” 如果君主是贤德的君主,他也必然会用贤明的臣子。《群书治要·魏志下》中有这样一句话:“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所谓的“不世之君”即不是每一个时代都能出现的卓越君主,所谓的“不世之功”即不是每一个时代都可建立的伟大功勋。 修身从哪里开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位者一定要戒止贪心,特别是为民父母者,不能与民争利。如果想独占财利,必定会招致民怨,甚至导致灭亡。 《史记》记载,周厉王登位,贪图财利,亲近荣夷公。这时有一位忠臣叫芮良夫,劝谏他说:“王室大概要衰微了吧!”为什么?接下来就说到了这样一句话:“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这个荣夷公喜欢独占利益,却不知道会因此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财利是天地之间万物所依赖生存的资源,如果要有独占的现象,造成资源分配不均,害处可就大了。“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大家都需要用到这些财利,怎么可以独占?“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专有独占财利,所惹怒的人一定会很多,他这样做却不知道有大的祸患,还用这个方法来教唆君王,君王的统治怎么能够持久? 这里芮良夫的劝谏非常诚恳,也非常直接,可以说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来劝谏君王。这是古代忠臣一贯的做法,如果看着君王做错事而不去劝告,就是陷他于不义。芮良夫接着说:“普通人独占财利,还被称为强盗。您如果干这样的事,归附您的人就会很少了。荣夷公若被重用,周朝必定会衰败。” 可惜周厉王没有听从劝谏,还是任用荣夷公为卿士,让他主管国事。周厉王施行暴虐统治,奢侈骄纵,国都的民众都纷纷议论他的过失。这时,召公(也就是召穆公)又来劝谏他说:“民众都忍受不了您的政令了。”结果,周厉王很恼怒,他找了一个卫国的巫师,派他去监视那些指责自己的人,只要这个巫师来报告有谁诽谤自己,便立刻把诽谤的人杀掉。于是议论朝政的人愈来愈少了,诸侯也不来朝见了。 周厉王更加严厉,结果“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都的民众都没有人敢讲话了,在路上相遇时,也只能互相用眼色示意一下。这下周厉王高兴了,得意地对召公说:“你看,我能消除非议了,民众都不敢乱讲话了。”召公说:“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召公这句话也成了历史名言。他说:“你这不过是塞住民口罢了。堵住人民的嘴巴比堵住河流的后果还要严重。河水堵塞蓄积,一旦决口,受到伤害的人一定很多。堵住民众的嘴巴也是如此。所以,擅于治水的人要疏通河道,使水流通畅;治理民众的人,要让民众发泄,让他们讲话。放手让民众讲话,政事的好坏得失都可以从这里反映出来。民众想在心里,说在嘴上,成熟的意见便可予以推行。若是堵住他们的嘴巴不让他们发表意见,那么支持您的能有几个人呢?” 周厉王仍然不听。三年之后,大家联合起来反叛,袭击周厉王。周厉王逃跑到彘地。后来,周宣王即位,整顿政事,效法文武、成康的遗风,诸侯重新归附周朝。 (1)中央党校教授对新政德思想的新解读。关于政德的思想是一以贯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2018年3月最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政德思想需要权威解读和方向引导。 (2)领导干部必须深入认识政德修养的重要性。本书旨在帮助领导干部将关于政德建设的思想全面落实到党性修养、道德修为和实际工作之中,通过学习政德精神,系统把握政德修养的重要意义、基本内涵和主要路径,从而规范行为、养成习惯。 (3)以治国宝典《群书治要》为根基,全方位剖析政德的内涵和意义。作者结合多年的党政教育经验积累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将《群书治要》中的政德实践进行了细致而周详的解析。并在每部分和每篇文章中加入了引言和导读,方便领导干部轻松学习政德知识,或按图索骥,快速查阅所需知识。 (4)以古论今, 国学养分充足,工具性强。图书收录了大量的具有针对性的史实和当前领导干部的工作案例,不仅能辅助领导干部学习治国理政的知识,更能提升领导干部的文化修养,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