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6.00
折扣购买: 三国风云(卷1)/认认真真讲历史
ISBN: 9787503495366
孙艺真,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现就读于英国利兹大学,孙峰助手。
一 黄巾起义(一) 东汉灵帝刘宏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二月,发 生了一件影响历史走向、撼动东汉国祚的大事——黄 巾大起义。 自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二十二 *在部县(今河北省柏乡县)登基称帝起,截至这一 年,东汉帝国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六十年。光武帝刘 秀登基后,利用十余年时间削平群雄,重新统一了中 国,此后,他以“柔道”治国,着力发展生产,改善 民生,恢复国力,他在位的三十三年时间里,被称为 “光武中兴”。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五*,刘秀去世 ,时年三十岁的皇太子(第四子)刘庄继位,史称东 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八月六*,明帝去 世,时年十八岁的皇太子(明帝第五子)刘坦继位, 史称东汉章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一月,三十一 岁的汉章帝去世。明帝苛察、章帝宽厚,在明帝、章 帝统治的三十二年里,东汉北征匈奴、统一西域,国 力走向鼎盛,史称“明章之治”。 章帝去世时,继位的汉和帝刘肇年仅十岁,嫡母 窦太后临朝听政,拜长兄窦宪为侍中、车骑将*,北 伐北匈奴,窦氏一门贵盛,四年后,年仅十四岁的和 帝利用宦官设计处死了窦宪等人,元兴元年(公元 105年),和帝去世,年仅二十七岁。汉和帝时期是 东汉历史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其间,导致东汉*终灭 亡的几个因素开始出现:太后临朝、外戚专权、宦官 跋扈、君幼臣强、西羌作乱等等,但总体来说,这些 因素还没有形成气候,社会也维持了大体上的稳定, 因此,范哗在《后汉书》论中说:“自中兴以后,逮 于永元(汉和帝年号),虽颇有弛张,而俱存不扰, 是以齐民岁增,辟土世广。偏师出塞,则漠北地空; 都护西指,则通译四万……” 和帝死时,幼子刘隆刚刚生下百天,被和熹皇后 邓绥迎立为皇帝,邓绥以皇太后身份临朝听政。刘隆 在位仅九个月时间就夭折了,被谥为汉殇帝。刘隆死 后,***与哥哥——车骑将*邓鸷决定册立刘隆的 堂兄刘祜为帝,这就是东汉历**的第六位皇帝汉安 帝。 汉安帝即位时十三岁,***依然临朝听政。安 帝时期,东汉帝国的外部形势开始急转直下:先是西 域各国纷纷叛汉,继而羌族叛乱,北匈奴又与车师联 合进*河西西郡;在安帝继位的*初十五年里,安帝 就是一个傀儡,大权一直掌握在***的手里,建光 元年(公元121年)***死后,安帝亲政,利用宦 官集团开始着手清除邓氏家族,宦官集团再次走上政 治前台,并与朝中大臣发生激烈冲突,与此同时,关 于立储之争也发展到了白热化,安帝皇太子刘保被废 ,延光四年(公元125年)三月,汉安帝在南巡南阳 北返途中病死,年仅三十二岁。阎皇后贪图权位,与 哥哥阎显等人迎立安帝的堂兄弟、北乡侯刘懿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