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式认知

设计师式认知
作者: (英)Nigel Cross|译者:任文永//陈实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设计师式认知
ISBN: 978756098431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为了适应未明确定义的问题,设计师必须在思考 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自信满满地定义、再定义和修正 曾经的问题。而一旦开始探索结构清晰、定义明确的 问题,设计师就无法感受到工作的乐趣。Jones说过 ,为寻求解决方案而修正问题是设计过程中最富有挑 战的事情。他也指出,“设计不应该与艺术、科学或 是数学混为一谈”。 在设计理论中,不断有人强调要重视设计的特殊 性。许多人特别提出一定要将设计与科学区别对待。 科学方法是用来发现客观事物的一种行为模式, 而设计方法是用来发明、创造有价值的新事物的一种 行为模式。科学是分析的过程,设计是创造的过程。 科学的本质是关注事物本身的客观存在,设计则 关注事物的存在方式。 将设计理论构建于不恰当的逻辑范式和科学范式 上是错误的。逻辑探究的是抽象的事物,科学探究的 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设计则创造了新的事物。 这种强调和警醒来自于设计的建设性、标准化和 创造性。设计过程是一种模式综合(pattern synthesis),而非模式识别。解决方案决不会躺在 资料中等待被发现,像斑点狗置身于斑点图案中一样 (某知觉识别题),而是来自于设计师自发的组织、 发现。 根据对城市规划设计师进行观察研究,Levin指 出: 设计师(有意或无意地)知道,为了形成独特的 解决方案,应该在已有信息中加点“素材”。当然, 光明白这一点并不足以解决设计问题,设计师必须通 过不断地推测和原发性的思考来搞清楚需要添加什么 “素材”。那么这种“素材”具体是什么呢?在大多 数案例中,它是一种排序原则(ordering principie),如一些有关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论文 就明确指出,它是一种几何图案的排序原则。 当然并不仅仅是在城市规划中,在设计的所有领 域,都能发现几何图案的优先级别排列,应用一种模 式(或者说一种排序原则)似乎是寻求解决方案的必 经之路。 Alexander发现,这种模式构建是设计活动的核 心属性。他在关于“结构图表(constr’uctive diagt’ams)”“模式语言(pattern language) ”(译者注:美国建筑理论家Christopher Alexander提出了“模式语言”这个概念,并以此为 基础提出并发展了设计过程理论,结构图表是模式语 言的初期概念,意思相似。这些概念的提出都是为了 探索设计师的设计过程。具体内容请参看 Christopher Alexander的著作《建筑模式语言》) 的论述中提出,设计师是在以草图的方式进行思考。 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把抽象的用户需求模型转化为具 体的事物模型。这一过程类似于学习某种人工语言, 将想法编码转化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