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20
折扣购买: 康巴腹地(四条线路发现昌都)/中国国家地理
ISBN: 9787559644190
从芒康到类乌齐:丰富多样的康巴腹地景观 214国道跨越昌都的距离最长,连接自然与人文景 观的区域最多,景观呈“串珠”状分布。沿着214 国道 从芒康县到类乌齐县,干旱河谷、山峰雪山、红层地貌 、森地草原、塔林寺院等景观渐次进入视野,移步换景 ,美不胜收。 澜沧江干旱河谷:宜人宜居的地方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占据了藏东地理地形的半壁 江山,三条大江流经的三大峡谷,也是三大典型的干旱 河谷,这是昌都地区最突出的自然景观和地貌特点。 1987年,我第一次沿214国道进藏,途经德钦奔子 栏时,看到金沙江峡谷两岸沙砾瘠壤,基岩裸露,灌丛 稀疏,荒凉的环境让我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然而我又 好奇,峡谷如此荒凉,为什么山顶却大面积生长着高大 茂密的乔木?为什么河谷地带的台坎地郁郁葱葱,青翠 的田园和绿树围绕着一栋栋独特的藏族民居?后来慢慢 才知道,干旱河谷并非穷山恶水,它是大自然精彩的地 质景观,其独特的地貌形态早已存在于我们这个星球上 ,亿万年来一直展示着独具一格的地质之美。 干旱河谷的形成有地质和气候的基础内因,主要还 是暖湿气流在翻越峡谷两侧高山迎风坡时爬坡变冷引发 降水,所以山顶降雨频繁,植被茂盛,乔木高大。另一 方面,气流经背风坡下降变热,到达谷地时成为干燥炽 热、焚燎植物的“焚风”;同时,谷地在阳光照射下, 江河溪流受热蒸腾形成“山谷风”,非但没有增加空气 湿度,反倒加剧了“风干”程度,造就植被稀疏、土壤 贫瘠、基岩裸露、高温高热的干旱河谷。然而令人想不 到的是,干旱河谷却成为藏东地区人类分布最密集的地 方。 事实上,河谷谷底海拔低、气温高、氧气充足,峡 谷两侧陡峭高耸,阻挡冷空气进入谷地,使谷地成为天 然的避寒“保温带”。同时,谷底的水资源丰富,溪流 沟壑中分布着有限的植被。在远古流水侵蚀而成的坚固 河槽台坎地,以及冲积扇和洪积扇长期堆积形成的地质 稳定的缓坡地,千百年来,当地人通过对其利用和改造 ,扩展面积、改良土壤、兴修水利、广种植物等,建造 出一方温暖湿润、适合农作物等植物生长、宜人宜居的 局部环境。 214国道大部分路段沿澜沧江干旱河谷延伸,沿线 有台坎坡地的地方,就有田园民居、树木植被的分布, 就有麦浪翻滚、瓜果飘香的景象。这不仅是优良的生存 平台,在褐黄背景里,一块块绿洲、一片片民居,与雪 山、峡谷、江河共同绘制出一处处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沿着澜沧江往下,如美镇是观赏干旱河谷自然景观 的打卡地。芒康县澜沧江峡谷如美段的地理位置非常特 别,位于他念他翁山扎隆雪山南侧,地质复杂,坡壁陡 峭,多隘谷地形,澜沧江水面到山峰的高差超过3000米 ,干旱河谷分带特征十分明显。从海拔4376米的拉乌山 山口到海拔3911米的觉巴山山口,直线距离不足25公里 ,而公路距离却达到了60余公里。也就是说,在这段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