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
原售价: 12.00
折扣价: 8.70
折扣购买: 庄子(彩图本)/小学生国学文库
ISBN: 9787539184265
庄子,名周,曾受号南华仙人,战国时期睢阳蒙县人。曾做过漆园吏,后厌恶仕途,隐居著述。 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人常常把他与老子并列,合称老庄。他生活的年代(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年)与儒家的孟子相近,比老子和孔子晚200年左右。此时正值战国中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混乱的时代。根据《史记》的记载,庄子曾做过漆园吏,这是一个管理漆树园的小官。但他的一生基本上是作为隐士度过的。庄子的生活非常清贫,身穿粗布且带补丁的衣服,有时还要向他人借粮充饥。他曾经有富贵的机会。据说,楚威王听说庄子贤能,便派了两个使者去聘他为相,但遭到了拒绝。庄子说,他宁可像猪一样在污泥中嬉戏取乐,也不愿做太庙中的牺牛,虽衣食无虞,却时刻有被宰杀的危险。这个故事很能反映庄子的思想和生活态度,他是把生命视作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的。 庄子学识渊博,交游很广,著有《庄子》一书,大旨本于《老子》,也有自己独到见解,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做《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洗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故庄子之学对后世哲学、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驾马人一听,觉得很可笑,他觉得这匹马实在是 一无是处, 拉车没力气,吃得又多,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 卖给了伯 乐。伯乐牵着马来到楚国王宫,他拍拍马的脖颈说: “我给你找 到了好主人。”这马仿佛听懂了伯乐的意思,抬起前 蹄把地面震 得咯咯作响,它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钟声磬音, 直上云霄。 楚王听到马的声音,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 “大王,我 为您寻到一匹千里马。”楚王只见伯乐牵的是一匹瘦 马,认为伯 乐在戏弄他,不高兴地说:“我信任你才让你寻马, 可你找来的 这匹马瘦成这个样子,如何日行千里,如何上战场? ,, 伯乐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只不过它拉了 一段时间 车,又得不到喂养,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饲养 ,不出半个 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半信半疑,命马夫尽心照顾喂养。半个月后 ,马果然变 得精壮健硕。楚王策马扬鞭,只觉两耳生风,一喘息 的工夫,已 跑出百里之外。后来,这匹马随楚王驰骋沙场,立下 不少功劳。 庄子的生平事迹在历代史书中记载非常少,他生 前默默无闻, 死后很长时间内也无人问津。关于庄子的家世渊源、 师承关系、生 卒年都存在疑问,没有定论。 战国时期,只有荀子一人有过一句点评庄子的话 ,即“庄子蔽 于天而不知人”,意思是说庄子的思想被天命所蒙蔽 ,却不知道人 陛、人事。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庄子所代 表的道家学派 在思想上有不小的分歧,所以这句话正确与否很值得 研究,这里就 不讨论了。 除了荀子,没有其他对庄子的评论流传下来,即 使是同时代的 孟子对庄子也是只字未提。后代人了解庄子主要还是 通过司马迁的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可是司马迁对庄子的记载 也不过两百多 字,不算非常详细。我们了解庄子的思想和个性还得 要读他的代表 作《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唐玄宗时,庄周又被 称为“南华真 人”,因此《庄子》这本书也叫《南华经》。庄子大 概是战国时期 宋国人,生活在蒙县,不过也有人认为庄子是魏国人 。 《史记·老 子韩非列传》中提到庄子和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代, 所以推测庄子 大约生活在战国中期。 战国中期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动荡,战争频发,生 灵涂炭,而思 想界正值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文化和学术思潮在当 时社会有很大 的影响。当时孟子游说各国,墨子门徒满天下,齐国 稷下之学也正 当鼎盛,可是庄子却拒绝做官,提倡自然,所以生活 很贫困。 因为庄子性格孤傲,所以与他往来的朋友极少, 即使有门徒, 可能数量也不多,他平生只有一个挚友,那就是惠施 。庄子的妻子 去世,他也只是敲着盆子唱歌,而当庄子经过惠施的 墓地时却非常 感伤。他在文章中多次对惠施的死表达了遗憾,可见 两人感情之 深。不过庄子和惠施在学术观点上是相互对立的,庄 子偏于美学上 的观赏,因此有些艺术家的风范,而惠施则偏于知识 上的判断,因 此有些逻辑家的个性。但这并未影响他们的友谊。虽 然他们多次针 锋相对,可友情有增无减。 庄子的个性大概是清高孤傲的,他追求一种超脱 的完全的自 由,可是却得不到,所以他也很苦闷,他不愿与俗世 同流合污,所 以隐居起来,过着孤独清贫的生活。他性格刚直,在 任何时候对于 自己的精神追求都不放弃,而对于那些看不上的人和 事总会毫不留 情地进行辛辣地讽刺,孔子以及他的儒家思想就经常 成为庄子讽刺 的对象。 庄子一生籍籍无名,没有为世人所尊崇,可是他 的思想在他死 后闪耀出夺目的光彩。